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广西典型红树林沉积与碳埋藏特征及其扩张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07:22
  红树林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上部,具有生产力高、沉积速率快的特点,对于防止海岸侵蚀和有机碳埋藏具有重要意义。红树林扩张及其驱动机制、红树林沉积与碳埋藏、碳储量估算等均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广西沿海典型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红树林沉积物表层样和柱状样,研究粒度和沉积动力环境特征,进行沉积相划分以揭示沉积环境演变。基于红树林树轮和卫星遥感影像,分析红树林年龄和扩张历史,结合气候变化历史探讨影响红树林扩张的因素。此外,基于沉积物210Pbex比活度、红树林年龄和红树林沉积层厚度,估算红树林沉积速率。最后,对埋藏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估算了碳埋藏速率。广西红树林表层沉积物在内侧林带主要是砂质粉砂,前缘属于粉砂质砂,渔洲坪和铁山湾的沉积物分布则与此相反。红树林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介于49.5~192.3μm,在丹兜海内侧最细,铁山湾内侧最粗;分选系数介于0.86~3.68,多属于较差分选。红树林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主要取决于沉积动力环境、植株密度和潮沟发育情况。潮控型红树林以珍珠湾为代表,潮沟发育,平均粒径在由陆向海方向上呈波...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红树林湿地沉积特征与有机碳埋藏研究
        1.2.1 红树林沉积特征
        1.2.2 红树林有机碳埋藏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地理环境概况
    2.1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1.1 气候特征
        2.1.2 入海河流
        2.1.3 海洋水文特征
        2.1.4 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
    2.2 红树林分布及林分特征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1.1 红树林沉积物
        3.1.2 红树林树轮采样
    3.2 研究方法与实验分析
        3.2.1 烘干与灼烧法
        3.2.2 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法
        3.2.3 沉积物粒度分析
        3.2.4 210Pb测年法
        3.2.5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3.2.6 红树林沉积层厚度—林龄法估算沉积速率
        3.2.7 红树林碳埋藏速率的估算
第四章 红树林沉积动力环境及演变历史
    4.1 红树林沉积物粒度特征
        4.1.1 红树林沉积物分类
        4.1.2 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4.1.3 概率累积频率曲线图反映的水动力环境特征
    4.2 红树林沉积环境演变历史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西沿岸典型红树林扩张历史
    5.1 卫星遥感影像反映的红树林扩张
    5.2 红树林年轮特征
    5.3 影响红树林扩张的主要因素
        5.3.1 冬季低温事件与红树林扩张的关系
        5.3.2 降雨量与红树林扩张的关系
        5.3.3 红树林扩张与滩面高程的关系—以南流江河口为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红树林沉积速率
    6.1 红树林沉积速率测定方法的评价
    6.2 基于210Pb测年法的红树林沉积速率估算
        6.2.1 210Pb测年法估算红树林沉积速率
        6.2.2 红树林沉积速率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6.3 基于树轮定年和沉积相分析估算沉积速率
        6.3.1 红树林沉积层厚度—林龄法估算红树林沉积速率
        6.3.2 210Pb测年法与红树林沉积层厚度—林龄法的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红树林有机碳埋藏特征
    7.1 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分析
        7.1.1 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
        7.1.2 垂直剖面上的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
    7.2 红树林埋藏有机碳分析
        7.2.1 红树林有机碳埋藏速率估算
        7.2.2 不同来源的有机碳贡献分析—以南流江河口为例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广西红树林湿地实景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15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815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