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豫西伏牛山区栓皮栎次生林林分结构与经营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9 01:25
  本文运用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以豫西伏牛山地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次生林25年、35年、55年和85年生异龄林和55生不同抚育措施下的同龄林(T1、T2和T3)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的群落结构、林分空间非结构和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合不同林分的经营措施。本文旨在全面了解栓皮栎次生林林分现状,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异龄林乔木层共调查乔木19科29属37种,灌木层共调查灌木20科27属31种,草本层共调查草本28科47属47种;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年龄增大而增大。(2)异龄林4个林分的直径结构均为倒“J”型分布;异龄林q值在1.1~1.7之间,林分年龄越大q值越小。除35年生林分树高为双峰分布,其他林分树高分化不明显。林分年龄越大,小径级优势树种蓄积占比减小。各林分随年龄增长各冠层物种数增多,下层株数密度增大,中层株数密度减小。病害木在各林分中均有存在,而枯死木只存在于55年和85年生林分中。各林分天然更新均为良好,栓皮栎更新株数均为最多。(3)25年、35年和55年生林分的林木为随机分布,85年生林分...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林分空间结构研究现状
        1.2.2 林分非空间结构研究现状
        1.2.3 栓皮栎次生林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2.研究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地理条件
        2.1.2 气候条件
        2.1.3 森林资源状况
        2.1.4 土壤条件
        2.1.5 社会经济
    2.2 调查方法
        2.2.1 标准地的选择和建立
        2.2.2 调查内容
    2.3 数据分析
        2.3.1 群落物种重要值分析
        2.3.2 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
        2.3.3 直径结构拟合方法
        2.3.4 树高结构拟合方法
        2.3.5 蓄积结构计算方法
        2.3.6 冠层结构分析
        2.3.7 空间结构参数计算
        2.3.8 森林更新
3.栓皮栎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3.1 异龄林群落结构分析
        3.1.1 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3.1.2 群落物种重要值分析
        3.1.3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3.2 同龄林群落结构分析
        3.2.1 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3.2.2 群落物种重要值分析
        3.2.3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3.3 小结
4.栓皮栎次生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4.1 异龄林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
        4.1.1 树种组成
        4.1.2 直径结构特征及其拟合
        4.1.3 树高结构特征及其拟合
        4.1.4 蓄积结构
        4.1.5 冠层结构
        4.1.6 病害木与枯死木
        4.1.7 天然更新
    4.2 异龄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
        4.2.1 角尺度分析
        4.2.2 大小比数分析
        4.2.3 混交度分析
    4.3 同龄林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
        4.3.1 树种组成
        4.3.2 直径结构特征及其拟合
        4.3.3 树高结构特征及其拟合
        4.3.4 蓄积结构
        4.3.5 冠层结构
        4.3.6 病害木与枯死木
        4.3.7 天然更新
    4.4 同龄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4.4.1 角尺度分析
        4.4.2 大小比数分析
        4.4.3 混交度分析
    4.5 小结
5.栓皮栎次生林林分经营措施
    5.1 目标林分
    5.2 林分经营原则
    5.3 林分经营措施
        5.3.1 林分经营调整要点
        5.3.2 不同栓皮栎次生林林分经营措施
    5.4 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819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819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9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