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两种典型竹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态及驱动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4-05-22 03:58
  东亚季风区森林是世界上主要的碳汇功能区,在全球碳汇、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其碳汇功能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竹林碳收支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缺乏对竹林长期连续性固碳动态的观测研究,竹林长期碳收支的变化、驱动因子及影响机制了解甚少,尤其是竹林不同时间尺度碳通量变化的驱动性因子如何筛选,如何量化解释竹林碳通量的成因,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的通量观测,结合野外实验观测,分析毛竹林(Phyllostachys edulis)、雷竹林(Phyllostachys praecox forest)2011-2016 年碳通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ecosystem respiration,RE,gross ecosystem exchange,GEE)、碳利用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的变化特征、驱动因子及其成因,再结合土壤呼吸观测数据,估算2011-2016年两种竹林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贡献,最后分析...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2〇l?1-2016年毛竹林(MBF)、雷竹林(LBF)典型代表月份(Jan.,?Apr.,?Jul..?Oct)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的平均日变化??Figure?3.1?Mean?diurnal?of?net?ecosystem?exchange?(NEE)?in?

图3.1?2〇l?1-2016年毛竹林(MBF)、雷竹林(LBF)典型代表月份(Jan.,?Apr.,?Jul..?Oct)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的平均日变化??Figure?3.1?Mean?diurnal?of?net?ecosystem?exchange?(NEE)?in?

为了进一步探明毛竹林碳通量变化的原因及其碳汇能力,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可能影??响2011-2016年毛竹林碳通量日动态的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土壤温度、饱和水汽压差、蒸散量、叶面积指数、降水等)进行了筛选,结果如图3.2??所示。??27??


图3.2?20?

图3.2?20?

-0.6?-??■?■??Jan?,■?Apr?Jul?Oct??图3.1?2〇l?1-2016年毛竹林(MBF)、雷竹林(LBF)典型代表月份(Jan.,?Apr.,?Jul..?Oct)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的平均日变化??Figure?3.1?Mean?diurna....


图3.3?2011-2016年雷竹林碳通量月平均日变化及其月变化的变量筛选,其中(A,?C,?E为??NEE、RE、GEE的平均日变化的环境因子筛选;B,?D,?F?

图3.3?2011-2016年雷竹林碳通量月平均日变化及其月变化的变量筛选,其中(A,?C,?E为??NEE、RE、GEE的平均日变化的环境因子筛选;B,?D,?F?

monthly?variation?of?Lei?bamboo?forest??注a:?**表示尸<0.01,?*表示尸<0.05;??注b:?DR表示向下的福射(down?radiation),其他缩写详见


图3.4毛竹林2011-2016年月均降水与气温(均值d=标准差)的变化??Figure?3.4?The?mean?monthly?rainfall?and?air?temperature?(Mean?土?standard?devitation,?Mean?土SD)?of??the?Mos?

图3.4毛竹林2011-2016年月均降水与气温(均值d=标准差)的变化??Figure?3.4?The?mean?monthly?rainfall?and?air?temperature?(Mean?土?standard?devitation,?Mean?土SD)?of??the?Mos?

the?Moso?bamboo?forest?during?2011?-2016??毛竹林2011-2016年的降水结果显示6年的研究时间内降水量的均值为1635.87??mm?(图3.4),变异系数为18.3%,其中包括极端干旱的2013年(?1508mm)和降水??比较充沛的....



本文编号:3980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980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6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