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秸秆还田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6 19:44
  为探求秸秆还田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在太湖流域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取常规灌溉(F)、控制灌溉(C)2种水分处理形式,与常规肥(F)、秸秆还田(S)2种施肥管理方式相结合,分析了不同水碳管理模式下的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加速了土壤有机碳分解,而与秸秆还田的结合促进了稻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不同肥料管理条件下,控制灌溉稻田稻季土壤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均值分别较常规灌溉稻田降低10%、1.8%、7.9%。控制灌溉与秸秆还田联合管理(CS)和常规水肥管理稻田(FF)相比,TOC、SMBC分别提高了10.4%和15.3%。不同水碳管理模式下的稻田土壤DOC与TOC、SMBC与TOC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节水灌溉稻田中施加秸秆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活性碳组分。 

【文章来源】:节水灌溉. 2019,(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碳调控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的影响
    2.2 水碳调控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季节变化规律
    2.3 水碳调控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随季节变化规律
    2.4 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关系
3 讨 论
4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秸秆对不同有机碳含量的黑土有机碳库的影响[J]. 李晓庆,赵承森,孟雨田,徐晴晴,陈琳,马晓伟,刘锡博,王宏燕,赵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2]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张聪,慕平,尚建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3]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J]. 石祖梁,贾涛,王亚静,王久臣,孙仁华,王飞,李想,毕于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9)
[4]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农户对秸秆还田的认知态度[J]. 张国,逯非,赵红,杨广斌,王效科,欧阳志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5]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量条件下稻田甲烷排放及其与有机碳组分关系[J]. 王楷,李伏生,方泽涛,董艳芳,刘靖雯,黄忠华,罗维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6]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J]. 石祖梁,刘璐璐,王飞,李想,常志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06)
[7]麦秸还田下水氮管理对稻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碳库的短期影响[J]. 王保君,王伟,胡乃娟,顾泽海,陈兵林,张政文,徐蒋来,朱利群.  核农学报. 2016(05)
[8]添加作物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 李硕,把余玲,李有兵,王淑娟,田霄鸿,师江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9]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J]. 梁贻仓.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4)
[10]不同土壤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短期影响[J].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卞新民.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5)

硕士论文
[1]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戴志刚.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02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02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