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中国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7-24 15:11
  研究中国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现状与特性,探索其影响因素,可为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壤管理等提供参考。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综合叙述了中国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及变化情况,以及气温、降水量、土壤黏粒含量和pH值、土地利用及土壤管理措施等常见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得到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华东、华北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呈增加趋势,东北地区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西南、华南及西北地区的变化情况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上述影响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作物生长情况、土壤中微生物及其活动、外部有机质投入和内部有机质分解等作用于土壤有机碳。 

【文章来源】: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31(04)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方法
    1.1 土壤类型法
    1.2 结合GIS技术的方法
    1.3 模型法
2 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
    2.1 土壤有机碳在时空上的分布特性
    2.2 土壤有机碳在海拔高度上的分布特性
    2.3 土壤有机碳在土壤深度上的分布特性
3 土壤有机碳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3.1 土壤有机碳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3.2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黏粒含量和pH值的关系
    3.3 土壤有机碳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
    3.4 土壤有机碳与管理措施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被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的影响[J]. 闫丽娟,李广,吴江琪,马维伟,王海燕.  生态学报. 2019(15)
[2]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生育期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变化与分布特征[J]. 田效琴,贾会娟,熊瑛,石超,王龙昌,黄召存,陈娇,邢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5)
[3]连续深松对黑土结构特性和有机碳及碳库指数影响[J]. 张博文,杨彦明,张兴隆,李金龙,陈新宇,李志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02)
[4]水稻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碳氮固存的影响[J]. 崔思远,朱新开,张莀茜,曹光乔,陈新华,沈有柏.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7)
[5]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龙攀,苏姗,黄亚男,李超,肖志祥,祝志娟,刘莉,傅志强.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6]北方农田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物料投入的响应[J]. 胡一民,王斌.  农业灾害研究. 2019(02)
[7]稻田水旱轮作系统对土壤有机碳及产量的短期影响[J]. 曹培,朱杰,朱波,刘章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4)
[8]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影响[J]. 高燕,张延,郭亚飞,梁爱珍.  土壤与作物. 2019(01)
[9]设施豆瓣菜土表覆盖水稻秸秆的土壤改良效应[J]. 张秋萍,谢梦薇,李换平,江解增.  上海蔬菜. 2019(01)
[10]藏东南色季拉山东西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特征[J]. 曹舰艇,杨红,崔在忠,张新军.  高原农业. 2019(01)

博士论文
[1]不同土地利用和起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变化[D]. 邰继承.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中国北方草原物候、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赵文龙.兰州大学 2012
[3]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D]. 李东.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不同耕作措施对麦—豆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 毕冬梅.甘肃农业大学 2009
[2]长三角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收集效应研究[D]. 冯金侠.南京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0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00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