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垄膜沟灌对旱区农田土壤盐分及硝态氮运移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4 22:02
  引黄水量的执行性削减加剧了河套灌区农业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及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采取合理的节水灌溉模式对缓解河套灌区农业用水紧张、改良盐渍化土壤、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垄膜沟灌对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及硝态氮运移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果,通过4次田间沟灌试验,对比研究了高水、中水、低水及高肥、低肥6个组合处理条件下土壤盐分以及土壤硝态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垄膜沟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土壤全盐量的影响高于施肥量,中水处理土壤全盐量始终维持在一个适宜且稳定的水平。灌水量和施肥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低水处理后期硝态氮的淋溶显著低于高水处理。垄膜沟灌种植模式下中水低肥处理增加了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抑制了土壤反盐,减少了垄上硝态氮的淋溶,在节水节肥的基础上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利于生物量的累积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河套灌区引黄灌溉配额减少与漫灌洗盐方式严重浪费水资源之间的矛盾,为当地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垄膜沟灌对旱区农田土壤盐分及硝态氮运移特征的影响


图2不同灌水处理灌溉前后土壤全盐量动态变化注:I1q

土壤,全盐量,作物,土壤硝态氮


肥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结合每次灌溉前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盐量的变化可知,在土壤湿润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越高越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导致土壤全盐量降低,而干旱条件下,作物对水分利用较多,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越高土壤全盐量越高。说明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盐分、土壤硝态氮交互影响,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盐分低,作物对氮的利用效率高,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图4不同灌水处理灌溉前后土壤储盐量的变化图5不同灌水处理灌溉前后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272水土保持学报第33卷

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全盐量,作物


肥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结合每次灌溉前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盐量的变化可知,在土壤湿润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越高越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导致土壤全盐量降低,而干旱条件下,作物对水分利用较多,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越高土壤全盐量越高。说明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盐分、土壤硝态氮交互影响,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盐分低,作物对氮的利用效率高,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图4不同灌水处理灌溉前后土壤储盐量的变化图5不同灌水处理灌溉前后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272水土保持学报第33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与夏玉米生长的影响[J]. 冯浩,刘匣,余坤,丁奠元,张浩杰,褚晓升.  农业机械学报. 2016(12)
[2]河套灌区土壤水盐和作物生长的HYDRUS-EPIC模型分布式模拟[J]. 郝远远,徐旭,任东阳,黄权中,黄冠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1)
[3]河套灌区覆膜沟灌对加工番茄生长效应与品质的影响[J]. 李波,屈忠义,王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06)
[4]垄膜沟灌模式下制种玉米施肥效率研究[J]. 韩顺斌,索东让,孙宁科.  土壤通报. 2014(05)
[5]河套灌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磷素的流失评价[J]. 张璇,郝芳华,王晓,王云慧,欧阳威.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6)
[6]河套灌区年内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的时空变化[J]. 杜军,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张建国,侯志强,李仙岳.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7)
[7]水氮处理对玉米根区水氮迁移和利用的影响[J]. 刘小刚,张富仓,田育丰,李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08(11)
[8]垄膜沟灌栽培对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立勤,马忠明,俄胜哲.  西北农业学报. 2007(04)
[9]地膜覆盖作物农田光温效应研究[J]. 王有宁,王荣堂,董秀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03)
[10]河套灌区秋浇定额合理优选的试验研究[J]. 孟春红,杨金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2(05)

博士论文
[1]河套灌区作物耐盐性评价及种植制度优化研究[D]. 童文杰.中国农业大学 2014
[2]“上膜下秸”调控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移过程与机理[D]. 赵永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河套灌区盐分胁迫下水肥耦合效应响应机理及模拟研究[D]. 田德龙.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不同水肥处理对盐碱地土壤水氮盐分布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 马少帅.太原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01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01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