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3 08:29
为确定黄土高原小流域的产沙性降雨标准,提高小流域尺度降雨侵蚀力计算和侵蚀产沙预报精度,采用降雨量与产沙累积比例拟合的方法,拟定黄土高原20个小流域的产沙性降雨雨量标准,并探讨其对小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小流域产沙性降雨雨量标准变化范围为7. 48~33. 51 mm; 2)黄土丘陵沟壑区非治理、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治理以及黄土高塬沟壑区林区小流域的产沙性降雨标准分别为7. 5~14. 0,14. 0~16. 8以及33. 5 mm; 3)治理小流域的产沙性降雨标准均大于与其对比的非治理小流域; 4)小流域的产沙性降雨标准随着下垫面特征的改变发生动态变化,治理程度越高,产沙性降雨标准越大。黄土高原不同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差异较大,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是影响产沙性降雨标准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以为小流域降雨侵蚀力计算和侵蚀产沙预报提供参考,并为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1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2 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
2.2 水土流失治理对小流域产沙性降雨的影响
2.2.1 对比小流域的产沙性降雨标准
2.2.2 治理模式对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的影响
2.2.3 治理程度对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赣北第四纪红壤区侵蚀性降雨强度与雨量标准的确定[J]. 汪邦稳,方少文,宋月君,杨洁.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1)
[2]北京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J]. 刘和平,袁爱萍,路炳军,邸超. 水土保持研究. 2007(01)
[3]黄土残塬沟壑区降雨侵蚀分析[J]. 魏天兴. 水土保持学报. 2001(04)
[4]不同样本序列下侵蚀性雨量标准的研究[J]. 金建君,谢云,张科利. 水土保持通报. 2001(02)
[5]黄土高原暴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点面关系[J]. 王万忠,焦菊英,郝小品. 水科学进展. 1999(02)
[6]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J]. 穆兴民,王文龙,徐学选. 水利学报. 1999(02)
[7]黄土地区降雨特性与土壤流失关系的研究 Ⅲ——关于侵蚀性降雨的标准问题[J]. 王万忠. 水土保持通报. 1984(02)
硕士论文
[1]黄河中游皇甫川流域产沙性降雨及其对径流输沙的影响[D]. 毕彩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本文编号:3319294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1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2 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
2.2 水土流失治理对小流域产沙性降雨的影响
2.2.1 对比小流域的产沙性降雨标准
2.2.2 治理模式对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的影响
2.2.3 治理程度对小流域产沙性降雨标准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赣北第四纪红壤区侵蚀性降雨强度与雨量标准的确定[J]. 汪邦稳,方少文,宋月君,杨洁.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1)
[2]北京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J]. 刘和平,袁爱萍,路炳军,邸超. 水土保持研究. 2007(01)
[3]黄土残塬沟壑区降雨侵蚀分析[J]. 魏天兴. 水土保持学报. 2001(04)
[4]不同样本序列下侵蚀性雨量标准的研究[J]. 金建君,谢云,张科利. 水土保持通报. 2001(02)
[5]黄土高原暴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点面关系[J]. 王万忠,焦菊英,郝小品. 水科学进展. 1999(02)
[6]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J]. 穆兴民,王文龙,徐学选. 水利学报. 1999(02)
[7]黄土地区降雨特性与土壤流失关系的研究 Ⅲ——关于侵蚀性降雨的标准问题[J]. 王万忠. 水土保持通报. 1984(02)
硕士论文
[1]黄河中游皇甫川流域产沙性降雨及其对径流输沙的影响[D]. 毕彩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本文编号:3319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1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