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25-01-13 22:18
北极土壤微生物是极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可以反映土壤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采集的11个站位的土壤样品和2013年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采集的4个典型站位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信息,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初步探讨了可能造成典型站位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原因。从11份不同站位的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培养得到74株细菌和12株真菌,根据菌落形态观察共测序65株细菌和12株真菌。经16S和ITS测序、比对,采用Mega 6.0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进行菌群系统发育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获得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类信息。发现该地区细菌的优势属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节细菌属(Arthr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真菌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根据植被种类不同采集了4个典型站位土壤样品进行454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根际土和无植被覆盖土壤细菌群落在门分类水平上组成结...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北极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1.2.1 北极简介
1.2.2 北极土壤
1.2.3 土壤微生物
1.2.4 北极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1.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3.1 显微镜观察
1.3.2 生物化学法
1.3.3 分子生物学技术
1.3.4 PCR—指纹识别技术
1.3.5 分子杂交技术
1.3.6 测序技术
1.3.7 阵列技术
1.3.8 第二代测序技术和平台
1.3.9 发展与展望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区域选择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
2.1 土壤样品采集
2.1.1 采样地点
2.1.2 采样
2.1.3 仪器及试剂
2.2 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2.2.1 培养基
2.2.2 菌悬液制备
2.2.3 涂布
2.2.4 计数及菌落描述
2.2.5 分离纯化
2.2.6 菌种保存
2.3 菌种初步鉴定
2.3.1 DNA提取
2.3.2 PCR扩增
2.3.3 测序及分析
2.4 可培养细菌实验结果
2.4.1 各站位可培养细菌计数统计
2.4.2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形态观察
2.4.3 16S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2.5 可培养真菌实验结果
2.5.1 各站位可培养细菌计数统计
2.5.2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形态观察
2.5.3 ITS区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2.6 讨论
第三章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北极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3.1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
3.2 研究方法
3.2.1 土壤样品采集
3.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3.2.3 DNA提取
3.2.4 PCR扩增、凝胶回收和454高通量测序
3.2.5 测序结果分析方法
3.3 结果
3.3.1 土壤理化性质
3.3.2 高通量测序结果
3.3.3 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分析
3.3.4 不同影响因素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作用
3.4 讨论
3.4.1 典型站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3.4.2 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
3.4.3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25983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北极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1.2.1 北极简介
1.2.2 北极土壤
1.2.3 土壤微生物
1.2.4 北极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1.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3.1 显微镜观察
1.3.2 生物化学法
1.3.3 分子生物学技术
1.3.4 PCR—指纹识别技术
1.3.5 分子杂交技术
1.3.6 测序技术
1.3.7 阵列技术
1.3.8 第二代测序技术和平台
1.3.9 发展与展望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区域选择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
2.1 土壤样品采集
2.1.1 采样地点
2.1.2 采样
2.1.3 仪器及试剂
2.2 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2.2.1 培养基
2.2.2 菌悬液制备
2.2.3 涂布
2.2.4 计数及菌落描述
2.2.5 分离纯化
2.2.6 菌种保存
2.3 菌种初步鉴定
2.3.1 DNA提取
2.3.2 PCR扩增
2.3.3 测序及分析
2.4 可培养细菌实验结果
2.4.1 各站位可培养细菌计数统计
2.4.2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形态观察
2.4.3 16S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2.5 可培养真菌实验结果
2.5.1 各站位可培养细菌计数统计
2.5.2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形态观察
2.5.3 ITS区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2.6 讨论
第三章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北极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3.1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
3.2 研究方法
3.2.1 土壤样品采集
3.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3.2.3 DNA提取
3.2.4 PCR扩增、凝胶回收和454高通量测序
3.2.5 测序结果分析方法
3.3 结果
3.3.1 土壤理化性质
3.3.2 高通量测序结果
3.3.3 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分析
3.3.4 不同影响因素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作用
3.4 讨论
3.4.1 典型站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3.4.2 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
3.4.3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25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402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