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稻综合种养模式生态学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23:08
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近年来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急剧增加;中华鳖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如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增加,生产中投饵量不断增大,这其中至少有10%-20%的饵料直接溶于养殖水体,被中华鳖摄食部分也只有20%-25%被鳖体利用;而约有投饵量75%-80%的饵料混入养殖系统中,造成严重的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中华鳖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稻渔共作养殖模式是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动物养殖置于同一时空位置,同时可产出高品质稻谷和水产动物。稻渔共作养殖模式可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土地、水、人力等),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为人们提供绿色高质量的饮食产品(水稻和畜牧养殖产品),是未来农业中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研究养殖对象产量质量变化、养殖系统环境参数变化、养殖对象与养殖系统间物质流动变化、养殖系统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期初步阐明鳖稻综合种养模式运作机制并为完善和推广该养殖模式提供基础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鳖稻综合种养模式对养殖...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鳌稻综合种养模式养殖水环境变化
3.3.2鳖稻综合种养模式对养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3.3.2.1不同处理组中土壤pH值的变化特点??七个不同处理组在养殖期间土壤pH值的变化如图3.2所示,水稻单作组、??水稻单作施肥组和鳖稻共作组TR6?土壤pH值在水稻生长期内逐渐增加,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并且水稻单作组土壤pH值最大。鳖稻共作组(TR8、TRIO、TR12)??和鳖单作组的土壤pH值在移植期与拔节期之间逐渐增大直至最大值,随后趋于??稳定。在鳖稻共作组中TR6?土壤的pH值大于TR8、TRIO和TR12?土壤的。??7.0-1?暑?RM??—RMF??|?-^TR6????兑?一T ̄?丁?R8?/??+?TR10?T?x??+?TR12?;;??6.2-?^??:?移A期分ii期拔+期抽i期成4期?1??水稻生长期??图3.2鳖稻综合种养模式土壤pH值??Fig.3.2?The?soil?pH?of?turtle-rice?co-culture??3.3.2.2不同处理组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特点??七个不同处理组在养殖试验前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如图3.3所示,RMF?土??壤有机质试验移植期显著高于RM、鳖稻共作组和TM?(P<0.05)。这是由于水??36??
different?〇P<0.05).??3.3.2.3不同处理组中土壤速效磷的变化特点??由图3.4可知,RM?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水稻生长期内逐渐减小,在成熟期其??土壤速效磷含量最低;RMF速效磷含量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在不同??水稻发育期内使用复合肥和尿素引起的变化。鳖稻共作组和TM速效磷含量在??水稻生长期内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并显著高于RM和RMF,这说明共作养殖??系统使得稻田速效磷含量增加,可以为水稻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P从而保证其??高效生长发育。??3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量元素对水产动物的影响[J]. 牛景彦,刘占才. 江西农业. 2016(17)
[2]土壤酶学硏究进展[J]. 王理德,王方琳,郭春秀,韩福贵,魏林源,李发明. 土壤. 2016(01)
[3]鱼塘种稻对养殖水体营养物质的去除作用研究[J]. 李凤博,冯金飞,周锡跃,吴殿星,陈凡,徐春春,方福平.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2)
[4]水分状况与不同形态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素净转化速率及N2O排放的影响[J]. 马芬,马红亮,邱泓,杨红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2)
[5]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 吴伟,范立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02)
[6]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脲酶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 李波,魏亚凤,汪波,季桦,刘建. 江苏农业学报. 2014(01)
[7]亚硝酸盐对水产动物毒性的影响[J]. 张霞霞,李世森,胡艺珂,江旷,邵晨.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5)
[8]适宜填料提高温室甲鱼养殖废水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J]. 陈重军,张蕊,王亮,吴伟祥,陈英旭.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1)
[9]土壤pH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唐琨,朱伟文,周文新,易镇邪,屠乃美. 作物研究. 2013(02)
[10]pH值对水产养殖的影响[J]. 刘志华,王铁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12)
博士论文
[1]盐碱胁迫下水稻磷素吸收利用转运特征的研究[D]. 田志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2]水产养殖污染源强及多介质土壤层技术废水处理效果与机理研究[D]. 宋颖.浙江大学 2016
[3]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随植稻年限的变化:滩涂围垦稻田时间序列的案例研究[D]. 刘亚龙.南京农业大学 2014
[4]农业生物种间互惠的生态系统功能[D]. 胡亮亮.浙江大学 2014
[5]施肥模式对稻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D]. 管冠.华中农业大学 2012
[6]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D]. 王秋菊.沈阳农业大学 2012
[7]农田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功能[D]. 谢坚.浙江大学 2011
[8]微量元素硼对大鼠营养和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 李升和.华中农业大学 2008
[9]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氮素转化规律的研究[D]. 李成芳.华中农业大学 2008
[10]浙江省三个主要农业地貌区土壤与稻谷微量元素空间变异规律研究[D]. 王琳.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养殖鳖的引入对稻田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 罗衡.上海海洋大学 2017
[2]Zn、Mn、B微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李铁利.河北农业大学 2015
[3]中国稻田水产养殖的潜力和经济效益分析[D]. 丁伟华.浙江大学 2014
[4]磷对中期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温静.四川农业大学 2013
[5]Fe、Zn对山地梨枣生长特性、产量品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D]. 叶胜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稻蟹共生对稻田水质影响的研究[D]. 张云杰.上海海洋大学 2013
[7]水稻栽培密度对稻田土壤肥力和稻蟹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D]. 徐敏.上海海洋大学 2013
[8]中国主要稻田种养模式生态分析[D]. 李娜娜.浙江大学 2013
[9]稻鱼系统养分循环利用研究[D]. 吴雪.浙江大学 2012
[10]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组织铵态氮、磷、钾的积累特征及QTL定位分析[D]. 张丽军.华中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76823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鳌稻综合种养模式养殖水环境变化
3.3.2鳖稻综合种养模式对养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3.3.2.1不同处理组中土壤pH值的变化特点??七个不同处理组在养殖期间土壤pH值的变化如图3.2所示,水稻单作组、??水稻单作施肥组和鳖稻共作组TR6?土壤pH值在水稻生长期内逐渐增加,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并且水稻单作组土壤pH值最大。鳖稻共作组(TR8、TRIO、TR12)??和鳖单作组的土壤pH值在移植期与拔节期之间逐渐增大直至最大值,随后趋于??稳定。在鳖稻共作组中TR6?土壤的pH值大于TR8、TRIO和TR12?土壤的。??7.0-1?暑?RM??—RMF??|?-^TR6????兑?一T ̄?丁?R8?/??+?TR10?T?x??+?TR12?;;??6.2-?^??:?移A期分ii期拔+期抽i期成4期?1??水稻生长期??图3.2鳖稻综合种养模式土壤pH值??Fig.3.2?The?soil?pH?of?turtle-rice?co-culture??3.3.2.2不同处理组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特点??七个不同处理组在养殖试验前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如图3.3所示,RMF?土??壤有机质试验移植期显著高于RM、鳖稻共作组和TM?(P<0.05)。这是由于水??36??
different?〇P<0.05).??3.3.2.3不同处理组中土壤速效磷的变化特点??由图3.4可知,RM?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水稻生长期内逐渐减小,在成熟期其??土壤速效磷含量最低;RMF速效磷含量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在不同??水稻发育期内使用复合肥和尿素引起的变化。鳖稻共作组和TM速效磷含量在??水稻生长期内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并显著高于RM和RMF,这说明共作养殖??系统使得稻田速效磷含量增加,可以为水稻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P从而保证其??高效生长发育。??3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量元素对水产动物的影响[J]. 牛景彦,刘占才. 江西农业. 2016(17)
[2]土壤酶学硏究进展[J]. 王理德,王方琳,郭春秀,韩福贵,魏林源,李发明. 土壤. 2016(01)
[3]鱼塘种稻对养殖水体营养物质的去除作用研究[J]. 李凤博,冯金飞,周锡跃,吴殿星,陈凡,徐春春,方福平.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2)
[4]水分状况与不同形态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素净转化速率及N2O排放的影响[J]. 马芬,马红亮,邱泓,杨红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2)
[5]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 吴伟,范立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02)
[6]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脲酶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 李波,魏亚凤,汪波,季桦,刘建. 江苏农业学报. 2014(01)
[7]亚硝酸盐对水产动物毒性的影响[J]. 张霞霞,李世森,胡艺珂,江旷,邵晨.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5)
[8]适宜填料提高温室甲鱼养殖废水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J]. 陈重军,张蕊,王亮,吴伟祥,陈英旭.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1)
[9]土壤pH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唐琨,朱伟文,周文新,易镇邪,屠乃美. 作物研究. 2013(02)
[10]pH值对水产养殖的影响[J]. 刘志华,王铁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12)
博士论文
[1]盐碱胁迫下水稻磷素吸收利用转运特征的研究[D]. 田志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2]水产养殖污染源强及多介质土壤层技术废水处理效果与机理研究[D]. 宋颖.浙江大学 2016
[3]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随植稻年限的变化:滩涂围垦稻田时间序列的案例研究[D]. 刘亚龙.南京农业大学 2014
[4]农业生物种间互惠的生态系统功能[D]. 胡亮亮.浙江大学 2014
[5]施肥模式对稻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D]. 管冠.华中农业大学 2012
[6]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D]. 王秋菊.沈阳农业大学 2012
[7]农田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功能[D]. 谢坚.浙江大学 2011
[8]微量元素硼对大鼠营养和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 李升和.华中农业大学 2008
[9]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氮素转化规律的研究[D]. 李成芳.华中农业大学 2008
[10]浙江省三个主要农业地貌区土壤与稻谷微量元素空间变异规律研究[D]. 王琳.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养殖鳖的引入对稻田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 罗衡.上海海洋大学 2017
[2]Zn、Mn、B微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李铁利.河北农业大学 2015
[3]中国稻田水产养殖的潜力和经济效益分析[D]. 丁伟华.浙江大学 2014
[4]磷对中期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温静.四川农业大学 2013
[5]Fe、Zn对山地梨枣生长特性、产量品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D]. 叶胜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稻蟹共生对稻田水质影响的研究[D]. 张云杰.上海海洋大学 2013
[7]水稻栽培密度对稻田土壤肥力和稻蟹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D]. 徐敏.上海海洋大学 2013
[8]中国主要稻田种养模式生态分析[D]. 李娜娜.浙江大学 2013
[9]稻鱼系统养分循环利用研究[D]. 吴雪.浙江大学 2012
[10]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组织铵态氮、磷、钾的积累特征及QTL定位分析[D]. 张丽军.华中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76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768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