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金州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09:44
【摘要】:渤海金州湾是中国明对虾传统的放流海区。但是目前有关放流后金州湾中国明对虾群体的生长模式及遗传多样性变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研究了增殖放流海区中国明对虾群体的生长特性、摄食情况、遗传多样性水平和放流个体初步识别情况。1金州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和摄食本文研究了渤海金州湾海域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7—10月共计回捕中国明对虾2195尾,对其头胸甲长、体长、体质量等进行测量和分析表明:(1)中国明对虾头胸甲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雌虾:L_t=2.874T_X+28.905(R~2=0.891);雄虾:L_t=3.067T_X+22.209(R~2=0.843);(2)体长与体质量成幂函数关系:雌虾:W_t=0.546×10~(-5)L_t~(3.131),(R2=0.983);雄虾:W_t=1.181×10~(-5)L_t~(2.969),(R2=0.980);(3)利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体长、体质量的生长方程分别为:雌虾:L_t=220.214×[1-e~(-0.018(t-52.4))]、W_t=118.462×[1-e~(-0.018(t-52.4))]~(3.131);雄虾:L_t=153.541×[1-e~(-0.041(t-59.71))]、W_t=36.603×~([1-e-0.041(t-59.71)]2.969);(4)雌虾与雄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在体质量生长方面,雌虾体质量生长拐点是115.8 d(约8月29日),雄虾体质量生长拐点是86.3 d(约7月30日)。不同调查批次回捕对虾的摄食情况尽管存在差异,但也有一定趋势,即0级胃和1级胃样品占各调查批次样品的50%以上,2级胃和3级胃占比很小。2基于线粒体控制区标记的金州湾放流繁殖群体与回捕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2016年金州湾增殖放流使用的繁殖群体、回捕群体及野生群体~([51])的mt DNA控制区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野生群体序列在NCBI数据库下载:GENBANK:DQ825391—DQ825404)。结果表明,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0.967±0.044)和核苷酸多样性(0.01118±0.00303)略高于繁殖群体(0.9591±0.0039)(0.00931±0.00528)和回捕群体(0.9391±0.005)(0.00927±0.00375);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小;基于Kimura双参数(K-2P)模型,繁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以及回捕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均为0.011;繁殖群体和回捕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9。在单倍型最小跨度树和NJ系统树中均未检测到显著的谱系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检验和Fu's Fs检验)以及核苷酸不配对分布的结果表明,金州湾中国明对虾群体在历史上经历过群体扩张事件,时间为大致2.75万年前。3基于mt DNA控制区标记的中国明对虾放流个体初步识别研究比较605尾繁殖个体及296尾回捕个体的mt DNA控制区序列发现,共有281尾回捕个体与增殖放流所使用繁殖个体的单倍型相同,初步识别出的非放流个体仅占回捕样品的5.07%。建议今后在本研究基础上,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进一步开展中国明对虾放流个体识别研究。
【图文】:

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辽宁省


图 1-1 2012-2018 年辽宁省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数量Fig.1-1 The number of realeasing and stock enhancement of F.chinensis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12018从放流量上看,,不同年间的放流量有所波动 ,2017 年处于最大值,大连市连续 7 年的放流量10 亿尾以上(图 1-1),因此,开展评估增殖放流后中国明对虾群体在生长和遗传多样性及增殖放体识别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中国明对虾的增殖放流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很大成就。冯亚萍等[35]对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敏感性比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病选育获得的中国明新品种‘黄海 2 号’在人工感染 WSSV 后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能,缓解了 WSSV 疾病的危害。张等[36]对闽东海区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放流子虾表现出雌,雄生长差确定了合理的开捕时间。肖广侠等[37]利用 Von Bertallanffy 生长方程对渤海中国明对虾的体长、体行拟合,发现中国明对虾雌,雄对虾生长参数显著不同,雌虾和雄虾的体长、体重都有增大的趋势虾的变化趋势相较于雄虾更显著。王文波等[38]对黄海北部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殖效果受放流时间的影响。李伟亚等[39]通过对中国对虾微卫星四重 PCR 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模拟放果评估方面的应用得到通过调整 PCR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及配比,最终确定了可以稳定扩增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国明对虾,回捕,底层拖网


8图2-1 中国明对虾回捕调查站位Fig.2-1The investigation stations of recaptured F. chinensis2.2 数据处理绘制不同调查批次中国明对虾体长、体质量频率分布直方图,基于R语言进行幂函数关系,Wt=aLtb(式中a、b分别为条件因子和异速生长因子)拟合;利用软件Excel 2010 对头胸甲长与体长进行线性函数关系拟合;利用软件SPSS 22. 0对各个调查批次所得样品的性比以雌雄期望比1:1进行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同时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在各调查批次中,中国明对虾雌雄体长、体质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假设显著性水平P=0.05;再次应用R语言拟合Von Bertallanfy 方程,在拟合过程中,以2016年金州湾海域放流承担单位亲虾产卵盛期 (5月5日) 作为0日龄[37],Lt= L∞[1-e-k(t- t0)],Wt=W∞[1-e-k(t- t0)]b(式中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伟;林群;王俊;孙坚强;陈瑞盛;;崂山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J];渔业科学进展;2015年04期

2 董宏标;苏永全;毛勇;边力;王军;;室内环境下日本囊对虾2种形态变异类型群体生长特性比较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4年04期

3 肖广侠;宋文平;郭彪;高燕;;渤海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J];海洋渔业;2014年02期

4 许思思;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渤海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3期

5 王方旗;胡光海;吴永亭;亓发庆;杨龙;董立峰;陶常飞;;渤海金州湾海域声学浅地层剖面及其解释[J];海洋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6 李伟亚;王伟继;孔杰;金显仕;阮晓红;罗坤;;中国对虾微卫星四重PCR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模拟放流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5期

7 张辉;高天翔;庄志猛;金显仕;;中国对虾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J];水产学报;2010年08期

8 蔡晓鹏;游欣欣;曾凡荣;宋维彦;李昂;尤颖哲;丁少雄;;中国沿海日本囊对虾5个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比较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0年03期

9 史建全;;浅谈渔业资源增殖放流[J];青海科技;2009年03期

10 李继龙;王国伟;杨文波;张彬;刘海金;;国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柳枝;低溶解氧对中国明对虾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陌桑;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群体溯源分析及迁徙动态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2 谢周全;山东沿海主要增殖放流种类摄食习性、回捕率及放流效益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包吉明;金州湾表层沉积物污染物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爽;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标记的三疣梭子蟹和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耿宝龙;山东半岛南部中国对虾大、小规格苗种放流增殖效果对比分析[D];烟台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08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08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