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长江口降海鳗鲡雌雄判别方法及雌性特异SCAR标记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0-05-05 17:42
【摘要】: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一种典型的降海洄游性鱼类,是亚洲地区著名的名贵鱼类和重要养殖对象。鳗鲡人工繁殖过程中亲鱼的选择尤为重要,关系到繁殖的成功,而亲鱼的性别较难通过外部观察进行鉴定,雌雄鱼在外部形态上难以区分。本实验主要从外部形态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以及SRAP分子标记等三个层面对长江口降海鳗鲡进行性别鉴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长江口降海雌雄鳗鲡外部形态指标分析及建立雌雄鉴别函数测量60尾降海鳗鲡的17项外部形态特征数据,并进行追踪标记。通过人工繁殖确定雌雄后,发现30尾雌性,8尾雄性,22尾伪雄。分别对30尾雌性和8尾雄性个体的直接测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对17项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15项指标进行R-聚类分析,并将标准化处理后的15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发现,个体性状差异主要集中在体型大小,吻部特征等方面。发现体宽/体长,体重/体长^3,体高/体长,胸鳍长/头长,吻宽/头长,吻端至眼眶后缘垂直距离/头长,吻长/头长,眼径指数等8个指标存在雌雄差异(p0.05)。在此基础上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定函数。获得2个判定函数:Y_(female)=1276.122X_3+366.352X_4+227.44X_7-116.555,(X_4=体重/体长^3;X_3=体宽/体长;X_7=胸鳍长/头长)。2、长江口降海雌、雄鳗鲡血清生化指标和卵黄蛋白原的差异分析本文比较了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雌、雄鱼血清中的14项生化指标及卵黄蛋白原含量的差异,并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建立了相应的性别判定函数。结果发现,鳗鲡雌鱼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离子含量显著低于鳗鲡雄鱼(P0.05),白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而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无机磷的含量在鳗鲡雌、雄鱼间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鳗鲡雌鱼的卵黄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根据不同生化指标,采用逐步选择法建立了两个鳗鲡性别判定函数。3、长江口降海鳗鲡雌雄个体SRAP分子标记的筛选及SCAR分子标记的建立以长江口降海雌雄鳗鲡为研究材料,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共使用140对引物对鳗鲡基因组进行性别特异表达特征条带的筛选,研究其性别差异性SRAP标记。通过初步筛选,获得F5R2雌性特异DNA序列。回收克隆测序,片段长145bp,经核苷酸数据库BLAST检索未发现其同源序列。根据测序结果设计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特异引物,将此雌性特异性SRAP标记转化为稳定性和特异性更好的SCAR标记。以此可以对鳗鲡进行性别鉴定。总之,通过对降海鳗鲡的性别鉴定,优化人工繁殖亲鱼的选择,进而为鳗鲡人工繁殖的成功提供基础资料。
【图文】:

聚类分析,图谱,头长,眼眶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2-2 R-聚类分析的标准化处理Tab.2- 2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R- cluster analysis标准化性状standardized treatment itemsX1=头长/体长 X6=口裂深/头长 X11=吻端至眼眶后缘垂直距离/头长X2=躯干长/体长 X7=胸鳍长/头长 X12=吻长/头长X3=体宽/体长 X8=眼眶后缘宽度/头长 X13= 吻长/吻宽X4=体重/体长^3 X9=眼间距/头长 X14=吻端至眼眶后缘垂直距离/眼眶X5=体高/体长 X10=吻宽/头长 X15=眼径指数

鳗鲡,卵黄蛋白原,雌雄,血清


图 3-1 鳗鲡雌雄血清卵黄蛋白原Fig.3-1 serum vitellogenin of male and female eel3.2.3 血液中生化指标含量与鳗鲡性别关系的判别分析3.2.3.1 逐步选择法建立鳗鲡性别判定函数对这些生化指标采用逐步选择法进行筛选。本文采用向前选择的方式,利用F 统计量决定对某一指标是选入还是剔除,以 F>3.84 作为选入的标准,以 F<2.71作为剔除的标准。共选出 6 项指标,,Wilks ’ Lambda 值代表对判定函数的贡献值,与其含量是否在雌雄鱼间是否有显著差异无关,结果见表 6。表3-6 逐步判别筛选结果 Tab.3-6 Result of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项目Item步骤Step引入指标EnteredvariableF P Wilks ’Lambda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鸣钟;关瑞章;靳恒;;五种鳗鲡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5年04期

2 谌微;王盼盼;肖世俊;刘洋;叶坤;陈庆凯;王志勇;;大黄鱼形态指标体系及雌雄差异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3 邓传良;任映雪;张卫丽;李书粉;高武军;卢龙斗;;凬草性别相关SRAP分子标记的鉴定[J];植物研究;2014年06期

4 杜强;林黑着;王芸;黄忠;姜松;;华南沿海5种海水鱼类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J];饲料工业;2014年21期

5 刘洋;陈松林;高峰涛;孟亮;胡乔木;宋文涛;邵长伟;吕为群;;半滑舌鳎性别特异微卫星标记的SCAR转化及其应用[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6 张帅;李坚明;陈再忠;;盖子红七彩神仙形态指标分析及其雌雄鉴别模型建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吴波;张敏智;邓思平;师尚丽;李广丽;朱春华;;金钱鱼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岳亮;马爱军;赵艳飞;王新安;何伟国;孟雪松;翟介明;刘圣聪;;红鳍东方渶(Takifugu rubripes)性别差异微卫星标记的筛选[J];海洋与湖沼;2014年01期

9 邓传良;曹莹;任映雪;秦瑞云;李书粉;高武军;卢龙斗;;菠菜性别相关SRAP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3年04期

10 雷蕾;李忻怡;张育辉;;Dmrt基因在脊椎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章龙珍;张涛;庄平;赵峰;冯广朋;宋超;;人工养殖施氏鲟性别鉴定和卵巢不同发育期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与判别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洪雨;三种重要海水养殖鱼类性别特异标记和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珍;鳙鱼性别特异片段的筛选和克隆[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顺应;饲料磷源、磷水平及酸化剂对草鱼生长、生理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3 姚道霞;黄颡鱼性分化及激素诱导性转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应正河;RAPD、SRAP和ISSR标记在香菇种质资源的应用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50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50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