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鳗鲡生长与健康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20-05-06 09:49
【摘要】:近年来,为减少及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国内研究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丁酸梭菌作为一种新兴的益生菌,能厌氧生长并产生芽孢,具有耐热、耐酸、耐碱及耐高温等特性。比当前被普遍添加的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添加剂更具有开发价值,是饲用益生菌的理想菌种。本文分别以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鳗鲡生长和健康的促进作用,以期寻找一种高性价比的抗生素替代品,促进养殖动物的健康成长。结果如下:1、探究丁酸梭菌对欧洲鳗鲡生长及健康的影响,为抗生素的替代提供参考依据。将初始均重172.050 g左右的5282 kg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随机放养于6口30 m~2的大池中。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仅基础饲料)和丁酸梭菌组(D组,饲料中添加1×10~8cfu/kg丁酸梭菌),每组3个重复,养殖121天。结果表明:(1)丁酸梭菌组欧洲鳗鲡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均显著升高(P0.05),但对鳗鲡常规体成分、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无显著影响;(2)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血清中免疫酶活性(ACP、AKP、LYS、ALB)(P0.05),使血清中HDL-C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肝脏GST、T-SOD、T-AOC活性,肝脏中MDA、ALT和AST活性得到显著降低(P0.05),但对肝脏CAT活性无显著影响;(4)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欧洲鳗鲡肠道T-AOC、GSH活性、脂肪酶活性、蛋白酶活性以及肠道皱襞长度(P0.05);(5)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组欧洲鳗鲡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两组样品Chao1、Shannon值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两组共有核心菌群主要以螺旋菌门(Spirochaetae)、软壁菌门(Tenericu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且各菌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2、饲料长期储存过程中易产生有害物质组胺,威胁动物健康。因此本试验进一步探究丁酸梭菌对组胺的缓解作用,为动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将均重10.987 g的360尾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记为C(基础饲料)、H(300 mg/kg组胺)、HD(300 mg/kg组胺+1×10~8 cfu/kg丁酸梭菌)组,养殖周期77天。结果表明:(1)HD组美洲鳗鲡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组(P0.05),但常规体成分、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H组血清中D-乳酸、DAO、ALB、LYS活性显著低于C、HD组(P0.05),且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3)C组肝脏T-SOD活性显著高于H、HD组(P0.05),CAT活性显著高于H组(P0.05),MDA、T-AOC活性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HD组肠道CAT、T-SOD、T-AOC活性显著高于C、H组(P0.05),且MDA活性也显著低于C、H组。与空白组相比组胺显著增加了肠道MDA活性以及T-SOD活性;(5)与C、H组相比HD组极显著提高了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1),且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与H组差异不显著;(6)与C组相比,组胺显著降低了美洲鳗鲡肠道皱襞长度(P0.05),丁酸梭菌的添加极显著地缓解由组胺引起的皱襞长度变短(P0.01),并显著高于C组(P0.05);(7)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组美洲鳗鲡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各处理组美洲鳗鲡肠道内容物16 S rRNA基因的丰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无显著差异。但与空白组相比组胺的添加显著增加了美洲鳗鲡肠道内容物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的比例(P0.05)。丁酸梭菌的添加显著增加了美洲鳗鲡肠道内容物中梭菌属(Clostrid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的比例(P0.05),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Romboutsia属的比例显著低于C、H组(P0.0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显著提高鳗鲡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并维护鳗鲡的肠道健康,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
【图文】:

欧洲鳗鲡,显微观察,肠道,HE染色


17(c) (d)图 2-1 欧洲鳗鲡肠道切片显微观察(HE 染色)Fig 2-1 Microstructure of Intestinal Tract of Anguilla Anguilla (HE Dye)中(a)(b)是空白对照组欧洲鳗鲡肠道在 5×10、5×20(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倍镜下的显微观察(d)是丁酸梭菌组欧洲鳗鲡肠道在 5×10、5×20 倍镜下的显微观察图。Fig (a) (b) is a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Anguilla anguilla in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under 5×20 (eyepiece magnification×objective magnification) magnification; (c) (d) is a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the intefAnguilla anguilla in Clostridium butyricum group under 5×10 and 5×20magnification.

序列,欧洲鳗鲡,皱襞,肠道


图 2-2 欧洲鳗鲡肠道皱襞长度Fig 2-2 Intestinal fold length of Anguilla Anguilla别表示空白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下同。 D in the figure indicate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Clostridium butyricum菌对欧洲鳗鲡肠道内容物菌群多样性的影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测序检测欧洲鳗鲡肠道内容物 16S rRNA 基因 V3-V中共获得 640095 个序列。经过优化和质量控制,平均列长度在 420-440 bp,说明样品已基本测通 V3-V4 区用 Qime 软件从个样品中抽取 23088 条序列构建数据(图 2-3)可知,每个样品中的物种已趋于稳定,说况。两组的样本覆盖率均达到 96%以上。但从微生物hao1 和 Shannon 虽有增高的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965.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华;宋忠旭;宋艳芬;李良华;万顺;刘为华;赵海忠;彭先文;梅书棋;;丁酸梭菌制剂对猪只保育及肥育前期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J];养猪;2018年06期

2 吴媛媛;;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饲料博览;2018年11期

3 孙健;乔立东;雷莉辉;关文怡;;丁酸梭菌对肠道健康调节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19年01期

4 王友玲;魏竹君;刘青;朱立磊;肖海芳;宋元达;;丁酸梭菌与酪丁酸梭菌发酵特性比较[J];食品与机械;2019年02期

5 李娟;雷春龙;朱佳文;邱时秀;许祯莹;吴永胜;;丁酸梭菌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进展[J];四川畜牧兽医;2019年04期

6 张吉濵;;丁酸梭菌的培养、鉴定与检测及其研究进展[J];广东饲料;2019年03期

7 张吉濵;;丁酸梭菌的培养、鉴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19年06期

8 唐昊;韩奇鹏;张佩华;;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博览;2018年03期

9 胡红伟;张婵娟;闫凌鹏;麻啸涛;杨京娥;党亚鹏;陈茹茹;;丁酸梭菌作用机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2018年10期

10 杨贵清;刘刚;杨长得;;酪丁酸梭菌代谢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发酵特性[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君锐;苏向东;潘康成;;丁酸梭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杜云平;周庆丰;余国莲;李小军;梁健良;毕英佐;;猪粪中丁酸梭菌的分离[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刘玲红;李晴;常维山;;丁酸梭菌应用与计数方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4 刘磊;曾东;杨明月;文斌;赖婧;周毅;孙豪;熊律晨;王洁;林奕岑;潘康成;景波;汪平;倪学勤;;丁酸梭菌CBM01对獭兔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5 赵文文;王蕾;袁文华;田勇;陈斌丹;卢立志;;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对蛋雏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6 赵旭;呙于明;付生慧;;丁酸梭菌和屎肠球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7家畜微生态与健康养殖专题[C];2012年

7 潘晓东;吴天星;宋增幅;蔡立胜;;丁酸梭菌对浉鱼肠粘膜结构及肠内短链脂肪酸的影响[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范磊;许国洋;徐毓琴;戴茜茜;张冬梅;潘康成;;丁酸梭菌制剂对肉鸡生长、抗氧化、肠道菌群和肠道粘膜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何国庆;孔青;丁立孝;阮晖;陈启和;;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丁轲;李圣杰;余祖华;丁盼盼;李旺;李元晓;程相朝;;功能性丁酸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效南;肠炎沙门氏菌致病机制及丁酸梭菌对其拮抗作用的探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2 王腾浩;新型丁酸梭菌筛选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孔青;丁酸梭菌培养与发酵动力学以及调节腹泻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宋增福;丁酸梭菌C_2菌株对浉鱼肠道微生态调控作用与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江凌;纤维床固定化酪丁酸梭菌发酵廉价生物质生产丁酸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建志;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酪丁酸梭菌生产苯乳酸和正丁醇[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7 赵旭;丁酸梭菌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代兵;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节剂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廖秀冬;丁酸梭菌的筛选及其对动物抗氧化能力和肉鸡肉品质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高权新;丁酸梭菌与肠道上皮细胞互作的分子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伟杰;丁酸梭菌龙眼发酵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作用的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

2 兰菲菲;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鳗鲡生长与健康的促进作用[D];集美大学;2019年

3 刘昊霖;丁酸梭菌生产1,3-丙二醇的发酵工艺及可再生材料对其影响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4 唐万;酪丁酸梭菌代谢机理及其应用的探索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5 刘颖;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补料发酵的优化[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6 杨明月;丁酸梭菌对獭兔生长、肠道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7 贾丽楠;丁酸梭菌抗逆性能及其对肉仔鸡益生性能的体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8 桂国弘;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肠道免疫功能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8年

9 史祯晖;丁酸梭菌发酵配方的优化及喷雾干燥载体的筛选[D];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

10 张超;基于杨木发酵产丁醇糖丁酸梭菌工程菌的构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51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51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f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