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肩孔南极鱼的种群遗传分析和南极鱼亚目的系统进化
发布时间:2023-03-31 18:04
南极鱼亚目鱼类是南极鱼类中物种最为丰富的的类群,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是用于研究的良好材料,由温带地区营底栖生活的的鱼类祖先进化而来。伯氏肩孔南极鱼(Trematomus bernacchii)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南极鱼亚目(Notothenioidei)、南极鱼科(Nototheniida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极附近的适应寒冷环境的鱼类,尽管个体较小,数量有限,但因其在寒冷机制的适应性和自适应辐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为全球所关注。本文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联配分析了5个群体(罗斯海LSH、凯西站KXZ、长城站CCZ、戴维斯站DWSZ和中山站ZZZ),探讨其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以及种群的演化历史,以期为伯氏肩孔南极鱼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同时也将现有的经过形态鉴定的南极鱼亚目鱼类COI基因集合分析了南极鱼科和鳄冰鱼科尾形码的适用性,以及将较为全面的南极鱼亚目的南极鱼科与鳄冰鱼科鱼类进行了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伯氏肩孔南极鱼的遗传多样性及演化历史研究:COI和Cytb分析选...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
1.2 南极鱼类的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南极鱼亚目鱼类的多样性
1.3.2 南极鱼科和鳄冰鱼科鱼类的系统发育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案
1.4.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伯氏肩孔南极鱼的遗传多样性及演化历史研究:COI和CYTB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伯氏肩孔南极鱼mt-DNA的基因序列的扩增与测序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伯氏肩孔南极鱼序列变异特征分析
2.2.2 单倍型在群体中的分布及遗传关系
2.2.3 伯氏肩孔南极鱼种群遗传距离与遗传分化
2.2.4 中性进化分析
2.2.5 历史统计分析
2.3 讨论
2.3.1 伯氏肩孔南极鱼遗传多样性
2.3.2 伯氏肩孔南极鱼遗传结构与分化
2.3.3 伯氏肩孔南极鱼种群的历史动态分析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南极鱼类的系统进化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南极鱼类的形态鉴定
3.1.3 序列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南极鱼类形态鉴定
3.2.2 尾形码适用性与可行性
3.2.3 南极鱼类的系统进化
3.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75541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
1.2 南极鱼类的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南极鱼亚目鱼类的多样性
1.3.2 南极鱼科和鳄冰鱼科鱼类的系统发育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案
1.4.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伯氏肩孔南极鱼的遗传多样性及演化历史研究:COI和CYTB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伯氏肩孔南极鱼mt-DNA的基因序列的扩增与测序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伯氏肩孔南极鱼序列变异特征分析
2.2.2 单倍型在群体中的分布及遗传关系
2.2.3 伯氏肩孔南极鱼种群遗传距离与遗传分化
2.2.4 中性进化分析
2.2.5 历史统计分析
2.3 讨论
2.3.1 伯氏肩孔南极鱼遗传多样性
2.3.2 伯氏肩孔南极鱼遗传结构与分化
2.3.3 伯氏肩孔南极鱼种群的历史动态分析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南极鱼类的系统进化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南极鱼类的形态鉴定
3.1.3 序列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南极鱼类形态鉴定
3.2.2 尾形码适用性与可行性
3.2.3 南极鱼类的系统进化
3.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75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77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