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绢毛匍匐委陵菜染色体加倍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00:27
   绢毛匐匐委陵菜(reptans vaE.Sericophylla.)为匍匐性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其生态适应性广泛,须根发达,成坪速度快,是江河源头植被恢复及草坪业的首选材料,是值得深入研究并加以利用的园林绿化好材料。在前人对绢毛匍匐委陵菜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生态习性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绢毛匍匐委陵菜加倍的种子处理法、幼苗处理法、脱脂棉覆盖法以及加倍成功后植株的观赏特性、抗逆特性、园林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使绢毛匍匐委陵菜这一优良的地被植物资源得以开发利用,为应用绢毛匍匐委陵菜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通过三种方法利用秋水仙素对绢毛匍匐委陵菜染色体进行加倍。实体诱导中,秋水仙素处理种子,在浓度0.1%和处理时间32 h时,诱导变异率最高为18%;秋水仙素幼苗处理法,在浓度0.2%和处理时间8 h时,诱变率最高,为20%。离体组织诱导中,秋水仙素在浓度0.1%和处理时间4h时,诱变率最高,达到10%。比较并分析以上三种方法,幼苗处理时,用秋水仙素浸渍叶芽,获得了较高的诱导率,是一种适用于绢毛匍匐委陵菜染色体加倍且简便经济的方法。(2)通过植株形态特征观察,分析数据得出,多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表现出更加优良的观赏性状,有叶片变大,叶片变厚,叶色加深有光泽,花径变大且色泽鲜艳,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3)通过对绢毛匍匐委陵菜的抗逆性研究证实,发生变异的委陵菜植株,在生理生化特性上也发生相应变化,保卫细胞增大,气孔密度变小,第1、2代四倍体植株的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均比二倍体植株有大幅度的提高,可见,四倍体绢毛匐匐委陵莱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涝能力,生态适应性增强,并且具有较强的耐践踏能力。(4)经加倍的绢毛匍匐委陵菜的叶片大,叶墨绿,有光泽,花色泽亮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且绢毛匐匐委陵菜具有蓄水保墒、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多倍体绢毛匍匐委陵菜具有非常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
【学位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688.4
【部分图文】:

折线图,秋水仙素,种子法,发芽率


从表4-1中可以看到,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秋水仙素对种子浸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当利用不含秋水仙素的溶液处理种子时,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到100%,而经过??秋水仙素浸泡处理后的种子,根据折线图走势可知,种子的发芽率均会有所下降,说明??化学诱导剂秋水仙素在对种子多倍体诱导过程中,随着化学药剂的渗透,会对种子内部??有毒害作用。??(2)当秋水仙素浓度0.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由90%逐渐下降??到68%,秋水仙素处理16h,当浓度逐渐增加,种子发芽率由90°/。逐渐下降到74%。可??见,相同处理时间下,秋水仙素浓度越高,渗透到种子内部的秋水仙素也越多,对胚的??毒害作用越大,种子发芽率则越低;而同一浓度下,处理时间越长,种子发芽率也越低。??由于种子的种皮材料质地密实,秋水仙素渗透较难,故处理浓度应该较其他处理材料应??该适当高点,处理时间也应该适当延长。??(3)通过表4-1,对比每个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对应的诱导率,可以得出,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1%,处理时间为32h时,此时的发芽率为76%,诱导变异率最高,为18%。??

秋水仙素,处理法,幼苗,存活率


图4-3秋水仙素幼苗处理法的存活率

秋水仙素,离体组织,处理法,存活率


从拆线图4-6看出,在同一处理时间,多倍体诱导率随着处理浓度的不同呈不规则??变化。处理浓度相同时,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诱导率效果会降低,而且当秋水仙素低浓??度时,诱导率也会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最终会变为〇,说明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过长不利??于绢毛匍匐委陵菜离体组织诱导。??由表4-3可知,当秋水仙素浓度0.1%,处理时间4h,诱导率最高可达10%,此时??的成活率为62%。此法与前面幼苗处理法相比较,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少一倍,更加说明,??在处理幼嫩植物材料时,应该采用较低处理浓度和较短的处理时间,以免处理材料在秋??水仙素毒害作用下死亡,影响成活率和诱导率。??100?V?\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立金;刘亚亚;;干热处理对茴香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抗性生理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6期

2 贺梁琼;熊发前;高忠奎;蒋菁;韩柱强;李忠;唐秀梅;黄志鹏;唐荣华;钟瑞春;;花生属种间杂种及其早期多倍体世代生理特性变化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5年03期

3 李豆豆;刘芝龙;黄明忠;陈积天;唐燕琼;杨光穗;;鹤顶兰四倍体植株的诱导与鉴定[J];园艺学报;2013年10期

4 周玉丽;任士福;张成合;;连翘多倍体诱导与鉴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刘和平;林剑波;何业华;;园艺植物嵌合体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2期

6 范国强;魏真真;杨志清;;南方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及其体外植株再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7 童俊;叶要妹;冯彪;袁玮;;秋水仙素诱导三种紫薇多倍体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9年01期

8 高山林;;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农业信息;2008年07期

9 黄易安;黄思菊;国兴明;;蛇含委陵菜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南芝润;范月仙;;植物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江叶丽;盐碱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鹏;野生绢毛匍匐委陵菜引种驯化试验[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孙瑞平;光合作用过程研究的几种简单方法[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季必霞;大花蕙兰的倍性育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林春来;催眠睡茄(Withania somnifera (L.)Dunal)离体繁殖与多倍体培育[D];西南大学;2008年

6 沈宁东;蕨麻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及成分分析[D];青海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0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50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1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