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低温寡照对设施番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03 19:50
本研究以“金粉5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开展低温寡照双因素试验,温度分别设置为18/8°C(日最高/最低温度,Tmax/Tmin)、16/6°C、14/4°C、12/2°C四个水平,光照分别设置400μmol·m-2·s-1(光合有效辐射,PAR)、200μmol·m-2·s-1两个水平,以适宜生长条件28/18°C,PAR8000μmol·m-2.s-1为对照组(CK),每个处理均分别处理了 2d、4d、6d、8d、10d,观察番茄开花、坐果特性,并测定花粉活力、果实产量及品质等指标,以期为设施番茄低温寡照灾害的防御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低温寡照胁迫会抑制番茄的开花,使番茄开花速度明显减慢,但胁迫时间不超过4d时植株不仅能恢复至CK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开花,当胁迫时间超过6d,会延迟植株开花,减小开花数,降低花粉活力,出现落花。低温寡照对番茄的开花率影响较小,对花粉活力影响显著,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影响越大,而植株落花率与低温寡照胁迫程度呈正相关关系。(2)番茄坐果数随时间呈“S”型变化,低温寡照处理4d以上番茄植株的坐果期明显延迟,其中12/℃×40...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宄技术路线??Fig?1-1?The?technical?route?of?the?research??
提供理论依据。??4.1低温寡照对番茄坐果特性的影响??图4-丨为不同低温寡照处理番茄坐果数随时间的变化,其中(a)、(c)、(e)、??(g)、(i)分别为寡煦水平L1下不同温度处理2d、4d、6d、8d、10d后番茄坐果数??随时间的变化;(b)、(d)、(f)、(j)分别为寡照水平L2下不同温度处理2d、??4d、6d、8d、10d后坐果数随时间的变化。由图可知,各处理番茄植株坐果数均随时间??呈“S”型曲线变化。从(a)、(b)可知,不同低温寡照处理2d对番茄植株的坐果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仅T4L2处理的最大坐果数较CK减小了?5.25%,但差异不??大;由(c)可知,光照为L1的不同温度处理4d后,T4的坐果速率和最大坐果数均明??显低于CK和其他处理,Tl、T2、T3之间坐果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坐果数增长率??和最大坐果数虽略低于CK,但与CK的坐果情况并无明显差异;从(c)、(d)的对 ̄??比可以看出相同光照下处理4d,LI、L2的坐果情况基本相同,T4L1与T4L2的最大坐??果数相同
Fig.5-1?Comparison?of?vitamin?C?content?under?different?low?temperature?and?weak?light?treatments??5.2低温寡照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图5-2为不同低温寡照处理后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如图所示,不同低温寡照组合??处理2d后,Tl、T2温度下的番茄红素含量与CK的差值为-0.24?0.62mg/100g,而当温??度在4°C及以下时,番茄红素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但降幅很小,为4.84%?9.66%,??说明低温寡照胁迫2d对番茄果实内番茄红素含量影响甚微;当处理延长至4d时,T1、??T2温度下的番茄红素分别较CK减少了?0.69°/。 ̄3.32%、5.52% ̄9.49%,无显著差异,T3、??T4的番茄红素含量则显著低于CK,降幅为13.03% ̄18.44%,说明寡照条件下最低温度??持续4d降至4°C及以下时,番茄植株的生长开始受到低温寡照伤害:处理6d后,同一??寡照条件下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其中Tl、T2、T3、T4温度??下番茄红素含量的降幅分别为6.12%?9.0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期低温寡照对番茄开花坐果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朱丽云,杨再强,李军,王琴.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7)
[2]低温处理对卷丹百合分瓣及生育期的影响[J]. 李润根.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4)
[3]供给侧改革下的设施园艺将如何发展?[J]. 杨其长. 中国农村科技. 2016(05)
[4]我国设施蔬菜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李天来. 中国农村科技. 2016(05)
[5]低温寡照胁迫对设施番茄花期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J]. 高冠,邹雨伽,杨再强,李军. 北方园艺. 2016(05)
[6]遮阴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杨尚龙,庞胜群,马海新,赵江. 北方园艺. 2015(20)
[7]寡照对设施黄瓜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J]. 张继波,薛晓萍,李鸿怡. 山东气象. 2015(03)
[8]昼夜温差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李莉,李佳,高青,陈金星.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9)
[9]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张震,刘学瑜. 农业经济问题. 2015(05)
[10]遮荫对燕红桃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郝建博,陈海江,曹洪波,董新甜,贾浩.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9)
硕士论文
[1]低温寡照对苗期设施番茄生长和果实的影响及模拟[D]. 邹雨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
[2]灌浆结实期弱光胁迫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D]. 徐仁超.扬州大学 2015
[3]亚低温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袁伟.扬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0229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宄技术路线??Fig?1-1?The?technical?route?of?the?research??
提供理论依据。??4.1低温寡照对番茄坐果特性的影响??图4-丨为不同低温寡照处理番茄坐果数随时间的变化,其中(a)、(c)、(e)、??(g)、(i)分别为寡煦水平L1下不同温度处理2d、4d、6d、8d、10d后番茄坐果数??随时间的变化;(b)、(d)、(f)、(j)分别为寡照水平L2下不同温度处理2d、??4d、6d、8d、10d后坐果数随时间的变化。由图可知,各处理番茄植株坐果数均随时间??呈“S”型曲线变化。从(a)、(b)可知,不同低温寡照处理2d对番茄植株的坐果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仅T4L2处理的最大坐果数较CK减小了?5.25%,但差异不??大;由(c)可知,光照为L1的不同温度处理4d后,T4的坐果速率和最大坐果数均明??显低于CK和其他处理,Tl、T2、T3之间坐果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坐果数增长率??和最大坐果数虽略低于CK,但与CK的坐果情况并无明显差异;从(c)、(d)的对 ̄??比可以看出相同光照下处理4d,LI、L2的坐果情况基本相同,T4L1与T4L2的最大坐??果数相同
Fig.5-1?Comparison?of?vitamin?C?content?under?different?low?temperature?and?weak?light?treatments??5.2低温寡照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图5-2为不同低温寡照处理后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如图所示,不同低温寡照组合??处理2d后,Tl、T2温度下的番茄红素含量与CK的差值为-0.24?0.62mg/100g,而当温??度在4°C及以下时,番茄红素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但降幅很小,为4.84%?9.66%,??说明低温寡照胁迫2d对番茄果实内番茄红素含量影响甚微;当处理延长至4d时,T1、??T2温度下的番茄红素分别较CK减少了?0.69°/。 ̄3.32%、5.52% ̄9.49%,无显著差异,T3、??T4的番茄红素含量则显著低于CK,降幅为13.03% ̄18.44%,说明寡照条件下最低温度??持续4d降至4°C及以下时,番茄植株的生长开始受到低温寡照伤害:处理6d后,同一??寡照条件下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其中Tl、T2、T3、T4温度??下番茄红素含量的降幅分别为6.12%?9.0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期低温寡照对番茄开花坐果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朱丽云,杨再强,李军,王琴.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7)
[2]低温处理对卷丹百合分瓣及生育期的影响[J]. 李润根.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4)
[3]供给侧改革下的设施园艺将如何发展?[J]. 杨其长. 中国农村科技. 2016(05)
[4]我国设施蔬菜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李天来. 中国农村科技. 2016(05)
[5]低温寡照胁迫对设施番茄花期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J]. 高冠,邹雨伽,杨再强,李军. 北方园艺. 2016(05)
[6]遮阴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杨尚龙,庞胜群,马海新,赵江. 北方园艺. 2015(20)
[7]寡照对设施黄瓜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J]. 张继波,薛晓萍,李鸿怡. 山东气象. 2015(03)
[8]昼夜温差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李莉,李佳,高青,陈金星.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9)
[9]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张震,刘学瑜. 农业经济问题. 2015(05)
[10]遮荫对燕红桃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郝建博,陈海江,曹洪波,董新甜,贾浩.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9)
硕士论文
[1]低温寡照对苗期设施番茄生长和果实的影响及模拟[D]. 邹雨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
[2]灌浆结实期弱光胁迫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D]. 徐仁超.扬州大学 2015
[3]亚低温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袁伟.扬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0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2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