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苦瓜种子大小和单粒质量的遗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4 14:36
  以苦瓜自交系K7-359(P1)和K7-422(P2)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苦瓜种子长度、宽度和单粒质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苦瓜种子长度和单粒质量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0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4.91%和76.55%,说明对苦瓜种子长度和单粒质量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苦瓜种子宽度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0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9.30%和3.86%,主基因遗传效应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说明对种子宽度的改良可以采用组合育种的策略,且适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文章来源】:中国蔬菜. 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苦瓜种子大小和单粒质量的遗传分析


苦瓜双亲P1和P2及其F1种子形态对比

频率分布,种子,苦瓜,质量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1),苦瓜亲本P1、P2和F1的种子长度、宽度和单粒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1的种子长度、宽度和单粒质量均介于P1与P2之间,其中,种子长度和单粒质量都明显偏向于大粒亲本P1,而种子宽度则稍偏向于小粒亲本P2。F2群体的种子长度、宽度和单粒质量都呈连续性分布(图2),表明三者均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2.2 苦瓜种子长度的最优遗传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苦瓜籽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J]. 李慧华,徐希明.  中医药信息. 2019(01)
[2]甜瓜种子相关性状遗传规律与QTL分析[J]. 张可鑫,戴冬洋,王浩男,蔚明月,盛云燕.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9)
[3]苦瓜枯萎病抗性材料Thai4-6的遗传模型分析[J]. 刘子记,朱婕,牛玉,杨衍.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8)
[4]苦瓜品种资源二十四个性状的鉴定评价[J]. 高红霞,孙江乐,张凤银,陈禅友.  北方园艺. 2018(15)
[5]苦瓜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研究[J]. 张景云,黄月琴,万新建,关峰,涂建辉,缪南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6]苦瓜白粉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J]. 田丽波,商桑,李丹丹,司龙亭,杨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09)
[7]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J]. 刘金波,胡文德,王宝祥,杨波,方兆伟,秦德荣,徐大勇.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3)
[8]杂交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对其活力影响的初步分析[J]. 林梦倩,薛陶,胡帅栋,曹栋栋,纪昊,赵光武.  种子. 2014(09)
[9]花生种子大小和形状对出苗和幼苗建成的影响[J]. 张智猛,慈敦伟,丁红,秦斐斐,杨吉顺,李尚霞,宋文武,戴良香.  花生学报. 2014(01)
[10]黄瓜种子大小遗传分析与QTL定位[J]. 王敏,苗晗,张圣平,刘书林,董邵云,王烨,顾兴芳.  园艺学报. 2014(01)

硕士论文
[1]玉米粒长主效QTL qKL9的遗传剖析[D]. 李淑桢.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西葫芦种子形状遗传分析及制种技术优化[D]. 赵天波.山东农业大学 2016
[3]西瓜主要品质及种子性状遗传分析[D]. 周延峰.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4]水稻粒型的遗传分析及qGW2的精细定位[D]. 阮班普.浙江师范大学 2014
[5]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D]. 蔡立楠.吉林农业大学 2012
[6]玉米穗粒性状QTL的初步定位及两个百粒重QTL的验证[D]. 周强.河南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07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07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5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