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体内外磷循环和根际微生物种群构成对外源磷素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3-03-23 04:30
本研究以牡丹品种‘凤丹’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不同施磷(0、50kg·hm-2、100 kg·hm-2、150 kg·hm-2)处理,探讨不同生育期(展叶期、现蕾期、盛花期、种熟期),外源磷素对牡丹植株体内与土壤间的磷素循环、叶片光合特性、结实性状以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种群构成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不同磷素处理对牡丹叶片磷含量以及根际土壤磷含量等化学性状的影响施磷有效提高了牡丹叶片磷含量和土壤磷含量,随着磷用量的增加,植株体内和土壤中的磷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牡丹叶片磷含量的增加比例因不同的生育期和不同的施用量而异,其中,施磷量最高的P3处理组150 kg·hm-2(P2O5)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2.0%14.7%,说明施磷有利于叶片中磷素吸收与积累;同时施磷改善了牡丹盛花期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提高了土壤根际速效磷和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不同磷素处理50、100、150 kg·hm-2(P2O5)的牡丹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与未施磷肥的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80%、16.10%、18.63%。...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写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土壤中的磷
1.1.1 土壤中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
1.1.2 土壤中磷元素的利用
1.2 磷营养的生理效应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磷肥的增产效应
1.2.2 磷肥品质效应
1.2.3 磷肥的生理效应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1 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
1.2.3.2 光合作用
1.2.3.3 叶绿素含量
1.2.3.4 磷素代谢
1.2.3.5 脂肪代谢
1.2.3.6 提高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2.4 磷生态效应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2.4.1 土壤微生物
1.2.4.2 土壤酶
1.3 本研究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2.3.2 光合指标测定
2.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2.3.4 叶片含磷量测定
2.3.5 结实性状调查
2.3.6 土壤酶活性测定
2.3.7 土壤微生物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磷肥对牡丹盛花期根际土壤磷素等化学性状的影响
3.2 牡丹不同生育期叶片含磷量的变化
3.3 牡丹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
3.3.1 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3.3.2 蒸腾速率的变化
3.3.3 气孔导度的变化
3.3.4 胞间CO2浓度的变化
3.3.5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4 不同磷素处理牡丹的结实性状的比较
3.5 不同磷素处理对牡丹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1 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5.2 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5.3 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5.4 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6 不同磷素处理对牡丹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3.7 磷肥对牡丹盛花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3.7.1 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7.2 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磷肥对牡丹叶片磷含量以及根际土壤磷含量等化学性状的影响
4.2 磷肥对牡丹光合特性和结实性状的影响
4.3 磷肥对牡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构成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768285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写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土壤中的磷
1.1.1 土壤中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
1.1.2 土壤中磷元素的利用
1.2 磷营养的生理效应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磷肥的增产效应
1.2.2 磷肥品质效应
1.2.3 磷肥的生理效应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1 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
1.2.3.2 光合作用
1.2.3.3 叶绿素含量
1.2.3.4 磷素代谢
1.2.3.5 脂肪代谢
1.2.3.6 提高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2.4 磷生态效应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2.4.1 土壤微生物
1.2.4.2 土壤酶
1.3 本研究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2.3.2 光合指标测定
2.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2.3.4 叶片含磷量测定
2.3.5 结实性状调查
2.3.6 土壤酶活性测定
2.3.7 土壤微生物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磷肥对牡丹盛花期根际土壤磷素等化学性状的影响
3.2 牡丹不同生育期叶片含磷量的变化
3.3 牡丹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
3.3.1 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3.3.2 蒸腾速率的变化
3.3.3 气孔导度的变化
3.3.4 胞间CO2浓度的变化
3.3.5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4 不同磷素处理牡丹的结实性状的比较
3.5 不同磷素处理对牡丹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1 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5.2 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5.3 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5.4 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6 不同磷素处理对牡丹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3.7 磷肥对牡丹盛花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3.7.1 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7.2 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磷肥对牡丹叶片磷含量以及根际土壤磷含量等化学性状的影响
4.2 磷肥对牡丹光合特性和结实性状的影响
4.3 磷肥对牡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构成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768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76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