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教学楼内部人员地震应急疏散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2 20:40
  随着社会财富日益累积,人们对生命财产愈加重视。自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因此国内相关学者对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的改进与规范的完善予以高度重视,但对受灾人员在地震中不同环境下的应急行为和受灾建筑物的疏散能力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在突发灾害的环境下,处于受限空间内的人员较为密集时,疏散过程可能发生滞留拥堵、甚至踩踏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一旦发生事故,不只是受难人员家庭的不幸,也将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重要性愈加凸显,人员应急疏散能力问题也因此成为一项重要和迫切的研究课题。基于近年来在频发的地震中所出现的严重灾害现状,本文针对高校教学楼大多建筑因年代久远,地震时容易发生局部坍塌,阻碍应急疏散路线并影响内部人员逃生的问题予以研究。本文在查阅了相关设计资料后,尽可能真实的构建了一个三层教学楼结构,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相应研究资料的要求,为初始环境配置行人位置。考虑了理性与非理性选择、冲突的解决、理想疏散速度与实际疏散速度的关系和更新原则等因素,确立了行人行走方式。通过对比现行的多种应急避险统计物理模型...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常用的应急避险统计物理模型
        1.2.2 元胞自动机模型在疏散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应急避险统计物理模型的选取
    2.1 宏观模型
    2.2 微观模型
        2.2.1 常见的连续型模型
        2.2.2 常见的离散型模型
3 教学楼应急疏散模型的建立
    3.1 模拟环境
        3.1.1 建筑物结构
        3.1.2 内部人员分布
        3.1.3 教学楼局部震损影响
    3.2 人员应急疏散的演化规则
        3.2.1 行人目标位置的理性与非理性选择
        3.2.2 多人竞争同一位置时的冲突解决
        3.2.3 疏散速度
        3.2.4 更新原则
4 可视化的应急疏散数值模拟仿真
    4.1 MATLAB程序的实现
        4.1.1 疏散模拟流程
        4.1.2 模型仿真
        4.1.3 严重拥堵区域的确定
    4.2 震损条件下严重拥堵区域的应急疏散能力分析
        4.2.1 震损位置对教室出口汇集区拥堵情况的影响
        4.2.2 震损方向对二三层间主楼梯两处严重拥堵区域疏散能力的影响
    4.3 设定条件下地震持时对应急疏散能力的影响
        4.3.1 二三层间主楼梯中间平台区域的应急疏散情况
        4.3.2 二三层间主楼梯北侧梯段区域的应急疏散情况
        4.3.3 二三层间主楼梯南侧梯段区域的应急疏散情况
        4.3.4 整个教学楼的应急疏散情况
    4.4 增加疏散能力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8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748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9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