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中段及其邻区三维电性结构研究:据Sinoprobe大地电磁测深标准网数据
发布时间:2023-02-26 05:30
华北克拉通自中生代以来遭受了大规模破坏,其破坏机制与范围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吸引了大量地质学家与地球物理学家的关注。其中郯庐断裂带中段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研究区块,论文依托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中的“华北地区大地电磁标准网示范性实验研究”项目,完成共计258个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研究区域位于山东省境内,经度范围116°-122°,纬度范围35°-38°,地质上包括鲁西地块、临清凹陷、济阳坳陷、埕宁隆起、黄骅坳陷、郯庐断裂带中段及胶东隆起等构造单元。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分析及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域二维和三维电性结构模型,结合地质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对其电性模型进行讨论研究。全区域“标准点”不同频段阻抗张量分解表明研究区域构造走向十分复杂,同一区域由浅到深电性主轴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研究区域地壳与岩石圈存在“解耦”现象;相位张量分解结果显示浅部主要为一维构造,中、下地壳构造复杂,总体二维性较强,但构造走向比较复杂,下地壳至上地幔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特性;通过阻抗张量分解以及磁感应矢量分析,显示郯庐断裂带构造走向约N30°E;选取其中两条剖面将...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前人研究概况
1.5 论文内容
第2章 大地电磁测深法(MT)理论介绍
2.1 概述
2.2 大地电磁场特征
2.3 基本原理
2.3.1 Maxwell方程组
2.3.2 MT的标量阻抗
2.3.3 标量阻抗与视电阻率的关系
2.3.4 MT的张量阻抗
第3章 MT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1 MT数据采集
3.2 MT数据处理
3.3 MT数据分析
3.3.1 MT数据阻抗张量分析(GB分解)
3.3.2 相位张量分析
3.3.3 感应矢量
第4章 MT数据反演
4.1 MT数据反演概述
4.2 MT数据二维反演
4.2.1 二维反演模式的选择
4.2.2 二维反演正则化因子的选择
4.3 MT数据三维反演
4.3.1 三维反演概述
4.3.2 海岸效应对MT数据的影响
4.3.3 三维反演
第5章 郯庐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电性模型解释
5.1 二维导电性模型解释
5.1.1 Line01剖面二维反演结果分析
5.1.2 Line03剖面二维反演结果分析
5.2 三维导电性模型解释
5.3 Line01剖面综合解释
5.4 Line03剖面综合解释
5.5 三维反演水平切片综合解释
第6章 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主要结论
6.3 论文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49919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前人研究概况
1.5 论文内容
第2章 大地电磁测深法(MT)理论介绍
2.1 概述
2.2 大地电磁场特征
2.3 基本原理
2.3.1 Maxwell方程组
2.3.2 MT的标量阻抗
2.3.3 标量阻抗与视电阻率的关系
2.3.4 MT的张量阻抗
第3章 MT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1 MT数据采集
3.2 MT数据处理
3.3 MT数据分析
3.3.1 MT数据阻抗张量分析(GB分解)
3.3.2 相位张量分析
3.3.3 感应矢量
第4章 MT数据反演
4.1 MT数据反演概述
4.2 MT数据二维反演
4.2.1 二维反演模式的选择
4.2.2 二维反演正则化因子的选择
4.3 MT数据三维反演
4.3.1 三维反演概述
4.3.2 海岸效应对MT数据的影响
4.3.3 三维反演
第5章 郯庐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电性模型解释
5.1 二维导电性模型解释
5.1.1 Line01剖面二维反演结果分析
5.1.2 Line03剖面二维反演结果分析
5.2 三维导电性模型解释
5.3 Line01剖面综合解释
5.4 Line03剖面综合解释
5.5 三维反演水平切片综合解释
第6章 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主要结论
6.3 论文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49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74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