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基于延迟线的MWPC中子探测器信号读出

发布时间:2020-04-22 19:52
【摘要】:中子散射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内中子源和中子散射谱仪的建设,对中子探测器读出电子学的需求越来越大。3He气体多丝正比中子探测器具有探测效率高,n/γ分辨好,位置分辨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中子散射实验装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子散射研究堆是国内首个中子散射应用平台,本文针对该平台配备的3He气体多丝正比室探测器,设计了一套基于延迟线法的电子学读出系统。相比于其他读出方法,延迟线读出法利用延迟线实现位置-时间转换,通过测量时间间隔可以推算出中子的位置信息,只需要一路阳极触发和四路阴极读出,能够大大简化读出电子学的设计,同时能实现很好的位置分辨和较高的计数率,能够充分满足反应堆中子源的需求。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同类读出电子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延迟线读出法涉及的关键技术,设计的读出电子学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时间测量,数据处理,数据传输。采用恒比定时插件结合高精度的时间数字化芯片TDC-GPX实现时间测量,采用可编程FPGA实现数据处理和系统控制,采用基于SOC技术的模块化千兆网卡实现数据传输,能够实时地将数据传输到后端电脑。测试结果表明,时间测量分辨率为81ps,精度好于50ps,积分非线性好于0.5LSB,微分非线性好于1LSB,在250ns延迟线下计数率可达1.3MHz,具有良好的二维成像能力,满足设计需求。通过基于NIM标准的模块化设计,本设计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在线升级等优点,并能够应用于与时间测量、读出的相关领域。
【图文】:

研究平台,中子,中子散射


研究方式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P1。中子散射实验需要高通量的仪。用于中子散射的中子源主要有两类,反应堆中子源和散裂中W提供稳定持续的中子束流,平均强度可W达到10"邋ivcm-Vi;的中子源,最高时的脉冲强度可W达到l0"ivcm-Vi,但平均强度特点和优势相互补充,成为材料、化学、生命科学、核物理等领相关尖端技术如纳米、信息、空间、医疗等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平研究较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建造了"跃进一号中子晶体谱仪"用。进入21世纪,国家意识到中子散射应用的重要意义,开始的建设。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于2001年开始建造60MW的中,2002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开始建造中国2010年中国开始建造发展中国家第一台散裂中子源(CSNS)[7]。中中子散射研巧进入新的阶段,必将推动我国前沿基础科学研究的建造的中国绵阳研究堆于2012年通过国家验收,20M年完成中行,是我国首个中子散射科研平台。中国绵阳研巧堆和相关谱仪。逡逑人逦冷邋||ir邋义W逡逑

中子探测,反应截面,核素


中子散射所用到的中子都是低能的热中子或冷中子,通常都采用核反应法,使中子逡逑与原子核发生核反应,通过测量核反应放出的带电粒子实现中子的探测W。常用于中子逡逑探测的核素有"7Gd,3He,1化,6U等,其反应截面与中子能量的关系如图1.2所示。逡逑其中除3He是气体之外,i^Gd,'%,6Li都是固体,虽然有较大的反应截面,但反应产逡逑生的次级带电粒子难W穿透探测物质自身,因此很难达到较高的探测效率。'0:8可^制逡逑作成BF3气体,但是BF3有毒性,而且是负电性气体,对电子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因此逡逑也难W达到较高的探测效率W。逡逑?_I邋,,邋,1…逦.啤逦逦,邋,逦03^逡逑I邋U邋;邋'邋'邋I邋I逦I邋I邋'邋>邋<邋M邋I邋j—1邋I邋I邋■邋f邋I邋■邋I邋II邋.邋I邋?邋t邋I邋1邋-逡逑I邋/逡逑?j邋q2邋Li逦—-邋1—1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_I邋I—n-i-ii-邋—邋‘邋■邋I邋.邋?」逡逑100逦101逦102逦103逡逑Neutron邋巨nergy邋(meV)逡逑图1.2常用中子探测核素的反应截面逡逑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基于3He气体的中子探测器,世界上约75%的中子谱仪所采用逡逑的探测器都是此类探测器1W。3He气体不仅具有很大的反应截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L816.3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东仓;杨磊;祁中;孟祥厅;洪鹏飞;;基于内插式的延迟线MWPC二维数据获取TDC系统[A];第十六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德源;基于MWPC的宇宙射线氋Z物质检测系统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杨波;基于延迟线的MWPC中子探测器信号读出[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本文编号:2636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36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7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