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宽带激光空间啁啾匹配倍频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1:59
【摘要】:在惯性约束聚变激光装置中,谐波转换系统的各项性能会对打靶激光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提高靶面照射的均匀性、缓解受激拉曼散射和受激布里渊散射,高效宽带光的谐波转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论文系统的分析了宽带倍频的矛盾点,以实现高效(转换效率60%)宽带(带宽约30nm)倍频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间啁啾脉冲,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其应用于高效宽带倍频过程中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其性能。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细致深入地探讨了转换效率和转换带宽之间的矛盾点,分析了空间啁啾倍频方案的可行性,得到了良好的输出结果。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建立了空间啁啾倍频方案的基本系统结构和理论基础,并依据此理论建立了该方案的理论模型。在传统倍频方案中,带宽与效率是一对矛盾,难以同时满足,通过将基频光展宽为空间啁啾光,可以在局部空间位置上得到窄带光,从而在宽带基频光的基础上得到较高的转换效率。2.提出了基于傅氏变换的空间啁啾倍频方案,给出了基本的系统结构,并分析其原理,并且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数学物理模型。同时为解决边缘频率成分的位相失配,提出了拼接晶体的方式,扩大位相匹配范围。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具体分析了晶体拼接误差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由于倍频过程发生在频域,能大幅减少拼接误差的影响。3.结合工程应用所需,提出了近场空间啁啾匹配方案,通过调节展宽器的各项参数,可以有效调节展宽后的空间啁啾光的各项参数。同时通过自适应光学和波前控制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扩大匹配范围,避免边缘频率的位相失配。
【图文】:

中心点火,模型原理


领域的重大研究方向,受控核聚变反应一直是世界各国用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径之一。逡逑自I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可以在室的环境中实现峰值功率大于1拍瓦(PW,1015W)、脉冲宽度为飞秒(fs,邋10_l5s)逡逑级的超短超强激光脉冲[1_3]。超强激光的问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点火目标的新。受控核聚变的实现,需要满足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4]:邋1.加热燃料,使其达到足以核反应的温度;2.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对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施以足够的压力,使持在反应所需的空间内。]964年,我国王淦昌院士与俄罗斯巴索夫院士提出了基于照射氘、氚产生中子,进而实现核聚变的新型聚变方式[5,6]。不久之后,该理论在实得到了验证[7],开创了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反应这一全新的道路。逡逑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利用ICF激光驱动装置所产生的高功率激光束直接或间接地在靶丸上,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高温高密度的极端条件,使靶丸内的聚变材料达到条件,产生聚变反应[8_11]。目前较为成熟的聚变反应物理模型分为中心点火和快点种[11]。逡逑

快点火,模型原理


逡逑中心点火模型的基本原理图如图1.1所示[5],可分为四个阶段来描述其过程。第一逡逑阶段,将波长为351nm,强度1014?1015W/cm2,脉宽约几ns左右的强激光光束均勾辖逡逑照在靶丸表面,迅速对其进行加热,在外围形成几毫米厚度的低密度高温等离子体烧蚀逡逑层;第二阶段,ICF驱动器中的能量通过激光或X光的形式传递给第一阶段所产生的等逡逑离子体烧蚀层,使之迅速加热并膨胀,在膨胀过程中,等离子体烧蚀层会对靶丸中的氘逡逑氚燃料进行压缩及加热;第三阶段,靶丸中的氘氚燃料被加热压缩,形成高温、高密度逡逑的临界状态,同时会在靶丸中心处形成热斑,产生“点火”;第四阶段,在热斑处点火产逡逑生的热核燃烧将会蔓延并点燃整个高温、高密度的氘l#燃料,,产生大量的聚变能量。逡逑中心点火模型需要在靶丸上产生稳定的均匀的超强激光辐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L6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伟民,李永春,何慧娟,顾圣如;超短脉冲激光的高效三倍频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1989年03期

2 雷黄湛;一种新型高功率倍频YAG激光器[J];中国激光;1989年03期

3 魏晓峰,张小民,叶金祥;我国第一台大功率倍频激光器打靶成功[J];中国激光;1989年11期

4 尹鑫;;关于单轴晶有效倍频系数的准确表示问题[J];应用激光;1989年05期

5 李贝贝;张翠平;王晓佳;;780nm倍频激光器的研究[J];激光技术;2019年05期

6 王业宁,谈云鹏,朱劲松,杨震;BNN等非线性晶体中缺陷对倍频光的影响[J];激光;1978年Z1期

7 石玲,张云祥,戴福隆;倍频光全息制栅系统的研制[J];仪器仪表学报;1996年04期

8 崇毓华;;一种倍频光学频率梳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年09期

9 王业宁,朱劲松,谈云鹏;铌酸锂晶体中多畴层带区倍频光的研究[J];物理学报;1980年12期

10 谭鑫;张嘉航;巴音贺希格;;深紫外倍频用KBBF晶体光栅耦合器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曦;锗硅玻璃全光极化和倍频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黄晓阳;微纳材料中倍频与双光子荧光的表征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7年

3 罗玉;利用Ⅱ类匹配谐振倍频产生多种非经典光场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4 郑万国;高功率激光宽带倍频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韩亚帅;铷原子D1线795nm偏振压缩光的实验制备与探测[D];山西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陶昱东;宽带激光空间啁啾匹配倍频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年

2 曾羽婷;光纤无线通信系统中高倍频光载毫米波生成技术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肖璇;基于准相位匹配双波长及宽带倍频特性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4 王鹏;基于锥镜的光纤激光偏振补偿及倍频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李强;高强度三倍频光传输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铁;基于多模二极管激光的汞气监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7 冷达明;终端光学组件内颗粒污染物运动仿真与洁净实验[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66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66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