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无线蒸汽发生器泄漏率监测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18 13:57
【摘要】:目前应用于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中的N-16(一种具有γ放射性的核素)辐射监测仪装置简单,系统功能齐全,反应速度快,可实现连续监测。但是不能对实时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存储。为了满足监测仪的当前设计需求,本论文在已有N-16辐射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增加了U盘存储和无线通信的功能。本文“无线蒸汽发生器泄漏率监测系统设计”的研究工作包括硬件电路实现和软件编程两个方面。硬件电路设计主要由FPGA系统模块、CH376模块、串口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组成。FPGA系统模块作为核心控制器实现对每个模块的控制;CH376模块是用于将监测到的数据存入U盘;串口模块通过与上位机通信,实现对系统E~2PROM中存储的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远程的监控中心进行通信,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液晶显示模块则是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数据,将监测数据通过液晶显示出来。软件编程部分主要是在NIOS II中对每个模块编写控制器,实现对各个模块的控制。监测数据通过与测量单元之间的通信获得,在得到了监测数据后将其传给需要的模块。文章最后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环境下,给出了整个系统的测试结果,并且满足系统设计的功能要求。
【图文】:

结构框图,测量通道,结构框图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3.1 研究方法在对 FPGA 的工作原理和条件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将其作为控制芯片对外围 U 盘读写电路,液晶显示电路,无线收发电路等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在进行硬件电路设计时,以 FPGA 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通过相应的信号线与其他功能模块电路的连接来实现控制,最终能够实现系统功能。硬件电路设计成功后,需要先在 Quartus II 环境下通过 SOPC Builder 搭建系统的硬件工作环境,然后在 Nios II 环境下进行软件编程,根据电路的不同功能模块,在编写程序时也按照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编程和调试,最后在所有模块的程序编写完成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调试,实现对数据的存储,显示和发送。1.3.2 研究内容为了对监测仪有个全面的了解,先给出整个测量通道结构框图如图 1-1 所示。

系统硬件,原理框图


图 2-2 系统硬件原理框图从图 2-2 的原理框图中,可以看出系统中各模块的信号流向及控制关系,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按功能划分,有利于后续的程序编写,能让编程的思路更加清晰。通过查看原理框图就能知道 FPGA 模块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模块,在 FPGA 芯片的内部架构硬件系统中,提供了串口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 CH376 模块的读写时序和命令控制;串口控制器用来控制串口模块,通过接收上位机发送过来的指令对设计中的参数进行读取和修改;无线控制器是用来控制无线收发模块的,通过接收远程监控中心发送过来的合法指令,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显示控制器通过对液晶显示单元的控制,从而能让液晶屏实时显示监测的数据;USB 控制器通过控制CH376 模块,将监测的数据存入 U 盘中;电源模块为各个功能模块提供不同的电源需求;JTAG 下载模块则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转换为系统调试和程序下载分别提供有效途径;程序存储模块包括 SDRAM 和 EPCS,主要用来存储启动代码和掉电后的程序存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4;TM623;TL35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淑敏;2001年比利时将更换蒂昂热蒸汽发生器[J];国外核新闻;2000年06期

2 闫淑敏;乌克兰罗夫诺核电站使用一种新型蒸汽发生器阀门[J];国外核新闻;2002年01期

3 董永胜,张建民;卧式蒸汽发生器模型及稳态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4年03期

4 凌星,黄素逸;浅谈蒸汽发生器的更换[J];核动力工程;2004年03期

5 孙锋,夏国清,孙佳丽;新型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动态特性仿真研究[J];应用科技;2005年08期

6 邓天勇;蒸汽发生器电接点水位测量技术研究[J];船电技术;2005年01期

7 张佑杰;曹丹;刘志勇;李军;李胜强;;低参数直流蒸汽发生器稳定性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年01期

8 宋京凯;郭海红;姚祺峰;姜任秋;;蒸汽发生器堵管量对装置工作效率影响研究[J];能源工程;2006年05期

9 洪顺章;;蒸汽发生器钠水反应的氢计测定[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6年00期

10 张学荣;霍利;孙锐;;核电站蒸汽发生器质量监督[J];电力设备;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原胜;宋飞飞;叶水生;;蒸汽发生器老化管理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2 龙斌;张金权;付晓刚;许咏丽;;快堆蒸汽发生器材料的性能最佳化试验研究进展报告[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3 薛拥军;郑灵研;;在用蒸汽发生器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郭正荣;张宝锋;;蒸汽发生器运行条件的确定[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2册)[C];2009年

5 郑凤才;张立新;张军;刘利坚;;在用蒸汽发生器炉管厚状况及其分析[A];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0年

6 唐婵;王红艳;;蒸汽发生器稳态及瞬态热工特性数值模拟[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孔祥纯;徐宏涛;刘小杰;孙海军;;蒸汽发生器沉积物模拟垢样制备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8 翁羽;张明;于浩;蒋兴;赵飞云;陶宏新;;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流动特性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姚彦贵;祖洪彪;姚伟达;;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三维两相流场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李中;郑素红;;田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泄漏率监测仪表算法及应用分析[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玉明;高压蒸汽发生器安全隐患可消除[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通讯员 钟伟 许东海;一次投资20万 一天产汽48吨[N];绍兴日报;2009年

3 早报记者 胡苏敏;宝钢牵手东方电气 推国产核电690 U形管[N];东方早报;2012年

4 山东 程绍国;沃森DZFZ-12A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电路及维护[N];电子报;2007年

5 ;克雷登蒸汽发生器(锅炉)[N];中国化工报;2004年

6 赵惠民;哈锅蒸汽发生器发往巴基斯坦[N];中国工业报;2004年

7 孙德意;国内首台二代加百万千瓦级蒸汽发生器研制成功[N];中国质量报;2010年

8 孙德意;国内首台二代加百万千瓦级核岛蒸汽发生器自主研制成功[N];中国工业报;2010年

9 杨世尧;我国首台AP1000蒸汽发生器制造成功[N];中国联合商报;2014年

10 黄宏章;赵群谊;蛛丝马迹严把关洞察秋毫化隐患[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培新;稀释蒸汽发生器腐蚀机理及防腐优化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黄峻伟;ORC直接接触式蒸汽发生器的传热性能及其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磊;核动力系统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及可行性验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学强;无线蒸汽发生器泄漏率监测系统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彭辉;卧式蒸汽发生器动态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陈兴华;直流蒸汽发生器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刘鹏;直流蒸汽发生器压力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莹莹;蒸汽发生器子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刘涛;直流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实验台架设计与计算[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郭海红;蒸汽发生器工作过程动态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李海军;岭澳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运行特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鲍杰;基于漂移流理论的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潮坤;微型太阳光热蒸汽发电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9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69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