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挤压联合酶法制备慢消化淀粉及理化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2:46
【摘要】:慢消化淀粉能被人体完全吸收,但吸收较慢,具有缓慢释放能量的特点,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慢消化淀粉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挤压联合酶法制备慢消化淀粉,结合物理及酶法制备慢消化淀粉的优点,不引入化学试剂,具有工艺简单、无污染、无需后处理、可操作性较强等优点。为了研究挤压联合普鲁兰酶制备慢消化淀粉的最佳条件,同时研究慢消化淀粉的形成机理,选取了三种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其中H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74.2%,M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51.5%,L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0.1%。研究挤压对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消化性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优化得最佳制备条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慢消化淀粉,探究淀粉的血糖升高指数,并通过玉米淀粉原样品及其产物的分子结构分析研究慢消化淀粉的形成机理。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当挤压机螺杆转速为70r/min,套筒温度为60℃,喂入料水分含量为20%时,H玉米淀粉挤出物中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当挤压机螺杆转速为150r/min,套筒温度为80℃,喂入料水分含量为25%时,M玉米淀粉挤出物中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当挤压机螺杆转速为150r/min,套筒温度为60℃,喂入料水分含量为20%时,L玉米淀粉挤出物中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经过挤压处理,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中的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慢消化淀粉含量升高,且随直链含量增加,快消化淀粉含量增加。2.酶解条件不同制备出的慢消化淀粉含量不同。当挤出物的酶解时间为8h时,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制备出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且三种玉米淀粉中M玉米淀粉制备出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当挤出物的底物浓度为15%时,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玉米淀粉制备出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升高,慢消化淀粉含量增加;普鲁兰酶添加量为30u/g时,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制备出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且H玉米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玉米淀粉;温度为55℃时,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制备出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慢消化淀粉含量减少。3.以底物浓度、酶添加量、温度为试验因素,以慢消化淀粉含量为试验指标,得出利用H玉米淀粉制备慢消化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底物浓度19%,酶添加量30u/g,温度53℃,制备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为40.81%;M玉米淀粉制备慢消化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底物浓度15%,酶添加量30u/g,温度50℃,制备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为39.52%;L玉米淀粉制备慢消化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底物浓度11%,酶添加量28u/g,温度53℃,制备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为41.42%。4.对原淀粉及产物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由糊化特性可知:L玉米淀粉的受破坏程度最大,挤出物的峰值粘度低于原玉米淀粉,原玉米淀粉、挤出物及慢消化淀粉中慢消化淀粉不易老化。(2)SEM可知:未经处理的玉米淀粉表面光滑,经过挤压膨化,玉米淀粉挤出物颗粒表面多孔隙,经酶解制备的慢消化淀粉颗粒变小,表面光滑,棱结构明显。(3)红外光谱图结果表明,玉米淀粉挤出物没有出现新的官能团,但结晶结构遭到了破坏,慢消化淀粉在3730 cm~(-1)产生新的吸收峰,说明分子内与分子间产生氢键,重结晶及交联作用使淀粉具有缓慢消化性。三种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中H原玉米淀粉的结晶性最强,制备出的慢消化淀粉中L慢消化淀粉的结晶性最强。(4)玉米淀粉经过挤压晶体结构遭到破坏,经酶解玉米淀粉晶型由A型转变为A、B型共存,慢消化淀粉的结晶度HML,L玉米淀粉制备出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淀粉的晶体结构,分子内与分子间的氢键及链长影响了淀粉的消化性。(5)未经处理的玉米淀粉分布于分子尺寸较大的区域,挤出物及慢消化淀粉的分子比未经处理的玉米淀粉分子小,相比于H、M慢消化淀粉,L慢消化淀粉在分子尺寸较大的区域有分布。(6)由DSC可知,焓变值的关系为原样品挤出物慢消化淀粉,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的起始温度相似,晶型相同,峰值温度原玉米淀粉挤出物慢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的糊化所需热量少,慢消化淀粉的结晶结构差,具有慢消化性。5.三种原样品及挤出物随着水解时间增加,葡萄糖释放量增加。慢消化淀粉的水解与原样品、挤出物不同,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经历平稳阶段再增加,单位时间内,慢消化淀粉的葡萄糖释放量最少,挤压酶解法制备的慢消化淀粉血糖生成指数降低。6.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消化性与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显著,直链淀粉含量与快消化淀粉及慢消化淀粉含量呈正相关。淀粉中无定型结构的存在使得淀粉吸收更多的能量来糊化。快消化淀粉含量与血糖生成指数、抗性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血糖生成指数呈负相关。挤压联合酶法制备慢消化淀粉结合了挤压法和酶法制备慢消化淀粉的优点,可控性更强,为实际生产慢消化淀粉提供理论基础。
【图文】:

结构图,单螺杆挤压机,生物科技


直链淀粉含量 51.5%),L 淀粉购买于山东福洋生物,直链淀粉含量 0.1%)。酶(BR),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活力 13u/mg酶(BR),广州生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活力 100u/mR),江苏锐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活力 1500u/ml。剂盒(AR),,爱尔兰 Megazyme 公司,其他化学试剂仪器螺杆组成(长径比 16.4:1)的单螺杆挤压机,山东理工螺杆转速为(0~1200)r/min 无级可调,生产效率为 10~300℃,连续可调,配有温度数显仪表,闭环自控系统6.0mm)有级可调[52]。图 2.1 为单螺杆挤压机结构图。

曲面图,底物浓度,添加量,不显著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由表 3.7 可知,模型的决定系数 R2=0.8158>0.8,Y 与 X 高度相关,该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可以较好的利用该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响应模型线性回归(Pr=0.9920)不显著,二次回归(Pr<0.0001)极显著,交互项回归(Pr=0.9433)不显著,总回归(Pr=0.0015<0.01)极显著。利用 SAS 9.4 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多元拟合,并做响应面,如图 3.5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先红;张文露;张铭鉴;;玉米淀粉的研究现状[J];粮食与油脂;2019年02期

2 贾中文;仇艳;;浅谈食用玉米淀粉指标对啤酒生产的影响[J];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18期

3 吴帅;潘坤;唐洪波;;羟丙基氧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7年05期

4 田梅;;湿磨工艺生产玉米淀粉的研究进展探析[J];化工管理;2017年29期

5 张宁宁;臧东阳;;湿磨工艺生产玉米淀粉的研究进展[J];民营科技;2015年11期

6 金顶峰;杨潇;吴盼盼;张明;葛洪良;王正宝;楼辉;;多孔玉米淀粉热分解反应动力学[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7 ;玉米淀粉期货推出惠及整个玉米产业[J];黑龙江粮食;2014年12期

8 史淑辉;;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水中蛋白的回收利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33期

9 ;三因素致玉米淀粉行业陷困境[J];乡村科技;2015年15期

10 李春晖;David;;甜蜜de烘焙课堂[J];美食;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铭;江波;;酶部分脱支-老化处理对玉米淀粉分子结构及消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包凤凤;杨建国;吴斌安;;玉米淀粉胶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探讨[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第三届化工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C];1991年

3 段玉权;李新华;马秋娟;;纤维素酶对玉米淀粉湿磨过程中浸泡工艺的影响[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4 吕明生;王淑军;房耀维;李瑛;曹茜;;高温酸性α-淀粉酶水解玉米淀粉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林若慧;吴克刚;柴向华;张文;;硬脂酸-直链淀粉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的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刘延奇;郭妤薇;赵光远;张文叶;杨留枝;杨公明;;超高压作用对酸解玉米淀粉回生性能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邱礼平;罗志刚;;磁性交联高链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菲;王书军;;玉米淀粉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水溶液中的溶解行为[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张志杰;陈菲菲;吕丁娇;吴强;;玉米淀粉基碳微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10 徐立新;赵寿经;何沐阳;王乐;;利用生物技术改进玉米淀粉湿法生产工艺的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楠楠;降税对玉米淀粉深加工行业影响几何[N];粮油市场报;2019年

2 特约记者 陈莉 通讯员 荆彤;玉米淀粉取代石膏做固定支具[N];健康报;2019年

3 张慧;下半年玉米淀粉行情展望[N];河南科技报;2019年

4 本报特约分析师 赵楠楠;玉米淀粉市场逐渐转向供需平衡状态[N];粮油市场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张建光 唐恒;大商所:基差贸易助玉米淀粉产业高质量发展[N];粮油市场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韩啸;玉米淀粉行情多变 基差贸易助产业避险[N];农民日报;2019年

7 中天期货2队;玉米淀粉 轻仓布局多单[N];期货日报;2019年

8 中信建投期货 田亚雄 魏鑫;玉米淀粉2140元/吨支撑较强[N];期货日报;2018年

9 本报特约分析师 范红军;玉米淀粉:行业定价或逐步转向东北[N];粮油市场报;2018年

10 记者 周晓雅;市场人士:玉米淀粉慢牛行情将继续[N];期货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洋;不同交联剂熔融共混对羟丙基高直链玉米淀粉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2 彭桂兰;玉米淀粉湿法加工浸泡机理、工艺及智能专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韩忠;不同电场处理对玉米淀粉理化性质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沛然;高静压对玉米淀粉颗粒结构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陈佩;不同链/支比玉米淀粉的形态及其在有/无剪切力下糊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勇;玉米淀粉结构及膨化和酶制剂影响仔猪日粮消化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东莉;不同链/支比玉米淀粉颗粒结构原位表征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8 刘兴训;淀粉及淀粉基材料的热降解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飞飞;日粮能源结构对仔猪氮素利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10 孙俊良;淀粉糊精的制备工艺调控及诱导产α-淀粉酶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玉艳;挤压联合酶法制备慢消化淀粉及理化性质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2 党仁芳;转录因子ZmMADS11对玉米淀粉合成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郭攀攀;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在玉米淀粉分离表征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9年

4 阴彤彤;大豆蛋白交联玉米淀粉/Nano-TiO_2包装膜的制备及圣女果保鲜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5 窦莹环;顺心缓释颗粒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6 刘瑶;LH公司玉米淀粉成本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7 付友佳;淀粉—叶黄素纳米颗粒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8 袁帅;玉米淀粉燃烧爆炸特性及其惰化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9 金崇阳;淀粉—苯丙氨酸—锌三元复合物的制备[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10 万芊;多酚与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淀粉消化和加工特性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4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14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