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鱿鱼多肽的制备及其美拉德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1:28
【摘要】:鱿鱼是我国重要的头足类海产品,随着人们对鱿鱼需求量的增加,鱿鱼产量也在逐年增长。鱿鱼除了被人们鲜食以外,更多的是被加工成鱿鱼丝、鱿鱼块等休闲风味食品,人体对其利用率较低。而对于鱿鱼的精深加工较少,因此,对鱿鱼加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鱿鱼的营养价值。本研究以阿根廷鱿鱼为原料,首先通过盐析法提取出鱿鱼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测定其分子量,采用沉淀法测定其等电点(pI);其次采用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氨肽酶将鱿鱼水解成分布在不同分子量范围的鱿鱼蛋白多肽,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其分子量;最后使不同分子量范围内的鱿鱼多肽与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测定原液及美拉德后溶液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不同分子量鱿鱼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及美拉德反应对鱿鱼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1.盐析法提取鱿鱼蛋白的提取率为42.35%。经等电点分析、凝胶柱层析法和SDSPAGE分析,鱿鱼蛋白的pI为4.3,鱿鱼蛋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88KD和63KD附近。2.通过研究各个因素对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效果的影响,发现胰蛋白酶在酶添加量为5%,溶液pH为8时,40℃恒温酶解3h,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AAN)含量达到最大。以胰蛋白酶酶解液为底物,用碱性蛋白酶对鱿鱼多肽再次进行水解,得出碱性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当溶液pH为9,向溶液中添加3%氨肽酶,55℃恒温水浴酶解2.5h,酶解液中AAN含量达到最大。将经过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水解得到的鱿鱼多肽称为初步鱿鱼多肽(YJMD鱿鱼多肽),YJMD鱿鱼多肽肽分子量小于31KD。3.氨肽酶影响因素经响应面优化后,发现当溶液pH为9.2,向溶液添加5%氨肽酶,70℃恒温水解3h,酶解液中AAN含量最大。将经过氨肽酶深入水解的鱿鱼蛋白称为深入鱿鱼多肽(ATMD鱿鱼多肽),85.06%ATMD鱿鱼多肽分子量在1355.37D-17KD之间,14.94%的ATMD鱿鱼多肽分子量小于1355.37D。通过测定两种多肽溶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得出ATMD鱿鱼多肽溶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是YJMD鱿鱼多肽的2.4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增加1.6倍。4.YJMD鱿鱼多肽和ATMD鱿鱼多肽美拉德反应结果表明,ATMD鱿鱼多肽褐变程度强于YJMD鱿鱼多肽。通过测定其清除自由基能和还原能力,得出YJMD鱿鱼多肽原液,抗氧化能力强于ATMD鱿鱼多肽,而YJMD鱿鱼美拉德多肽抗氧化能力小于ATMD鱿鱼美拉德多肽。
【图文】:

论文,思路,鱿鱼,多肽


第一章 绪 论化活性的方法,,选择葡萄糖与鱿鱼多肽进行美拉德反应,为制备出适用于广大人群可食用的高抗氧化活性鱿鱼多肽提供理论基础,以期提高鱿鱼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1.5.4 技术路线

鱿鱼,吸光值,上清液,蛋白


表 2-1 四种蛋白酶水解条件Table 2-1 Four protease hydrolysis conditions酶 酶添加量(%) 时间(h) pH 温度(℃)胰蛋白酶 1 1 7 37碱性蛋白酶 1 1 8 55木瓜蛋白酶 1 1 9 50中性蛋白酶 1 1 7 502.3 结果与讨论2.3.1 鱿鱼蛋白等电点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5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敏;;桃果实总酚含量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J];中国果业信息;2017年04期

2 陈玮玲;钟培培;王远兴;;青钱柳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UPLC-QTOF-MS/MS分析[J];食品科学;2017年08期

3 冯小强;;不同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的抑菌性能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 任丹丹;张海丽;王惜童;薛凌云;吴文忠;;叶黄素与玉米黄质协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17期

5 王珂珂;王威;谢倩;陈清西;;铁皮石斛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绿色科技;2016年09期

6 付婷婷;李慧;吴洪军;胡伟;么宏伟;李靖彤;孙德军;;山杏和山丁子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林业科技;2016年04期

7 杨溢烁;曾德永;刘艳;张丽香;张智;;香菇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年08期

8 纪蒙;王海英;施月园;燕云飞;刘一迪;;木醋液与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展[J];广州化工;2016年18期

9 吴媛琳;赵听;张凯煜;张社奇;刘建军;康永祥;;枇杷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10 朱昌玲;孙达锋;;豆渣水溶性多糖的精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帅;王渭娜;王文亮;;白皮杉醇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叶明;;Lachmum sp.YM-223胞外黑色素总酚浓度及其抗氧化活性[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翁新楚;吴侯;;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4 何小超;郑经堂;于维钊;;过硫酸铵氧化活性炭对噻吩吸附等温线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5 甘甜;吴康兵;;氧化活性炭对铅的吸附性能研究[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小平;胡新中;凌阿静;黎兰;蒋亚丽;;浸泡和发芽对苦荞麦黄酮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申蕊;王慧芳;唐宁;;异优散酮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妍;张劲松;汪雯翰;;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A];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9年

9 李姝静;;葛根素/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构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五分会)[C];2015年

10 单香丽;刘世熙;曹秋娥;;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离解能和单电子分布间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峰;66种蔬果抗氧化活性排行榜[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宁 采访整理;蔬菜 防衰老的好帮手[N];中国食品报;2012年

3 缪冰旋 张灿辉 艾田 王琳欢 陈洁梅 郑华章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葡萄酒发酵过程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N];华夏酒报;2015年

4 湖南 李繁荣;关于《中药有时无效的奥秘》探讨[N];民族医药报;2003年

5 李响;槐米抗食用油脂氧化活性研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6 袁雪;茶的妙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7 柴莹辉;一个专利创业人的乐与痛[N];中国经营报;2006年

8 华润雪花啤酒(安庆)有限公司 叶海生;酒花与酒花制品的抗氧化特性研究[N];华夏酒报;2010年

9 刘亮;开发茶多酚 应用前景好[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10 华文;开发茶多酚 应用前景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巍峰;姜黄素及其类似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徐静;水果抗氧化活性与成分分析以及对衰老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干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3 程锦春;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与羟基肉桂酸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玉霞;蔬菜抗氧化活性与预防运动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周春华;枇杷花、果主要生物活性组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杨芬;检测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质谱分析新方法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王雪芹;鲐鱼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与抗疲劳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8 沈妍;宽皮柑橘采后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李永裕;余甘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王毕妮;红枣多酚的种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瑞;基于鸟嘌呤@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黄酮抗氧化活性传感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颉向红;酶解结合多菌种对枸杞饮料发酵过程中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3 张岩;鱿鱼多肽的制备及其美拉德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4 李秋林;洋葱皮的活性成分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5 刘燕;双菌发酵燕麦改善多酚抗氧化活性及其体外消化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6 陈凌霆;不同产地丹参的药效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年

7 陈敏;虎斑乌贼生殖腺多肽的制备、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8 李丽丽;柠檬桉树脂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9 席红如;卡琪花蒂玛中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及吸收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10 张云;猕猴桃多酚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38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38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e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