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醋中呈味有机酸和多羟基化合物研究
【图文】:
3.1 四大名醋中的游离挥发性有机酸3.1.1 四大名醋中游离挥发性有机酸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目前对醋中挥发性有机酸的测定一般采用 HS-SPME-GC-MS 的方法,不经任何理或仅经过简单稀释[43-48],但由于食醋并不是澄清透明的体系(即使稀释后亦如此会影响挥发性化合物的挥发,从而影响萃取头吸附效果;已有的研究为了吸附更多发性化合物大多采用 DVB/CAR/PDMS 三相萃取头,此萃取头对脂肪酸并不敏感。避免上述问题,本研究先对食醋样品进行离心,并过 0.22 μm 滤膜,得到清亮透明液后,再进行 HS-SPME;同时,采用极性更强的、对脂肪酸吸附效果更好的 PA 萃取以期检测到更多挥发性有机酸并获得更低的检测限。在四大名醋中共检测到 17 种挥发性、难挥发性有机酸,,其中 13 种挥发性有机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十一十二酸;4 种难挥发性有机酸:苯甲酸、苯乙酸、十四酸、十六酸(如图 3-1 所示其中十一酸、十二酸、十四酸属首次在四大名醋中检测到。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但它们不是化合物的特征离子,不能用于定性,因此对未知有机酸的鉴定有很大的难度,但有机酸特征离子相对丰度很高,故可以用该离子实现良好的检测限。醋样经 MTBSTFA 衍生化后,共鉴定出含乳酸在内的 46 种游离难挥发性有机酸和17 种游离氨基酸,如图 3-2 所示。难挥发性有机酸中一元脂肪酸 8 种、二元及多元酸 7种(不含羟基)、羟基酸 11 种、芳香酸 14 种、含硫有机酸 1 种、杂环酸 2 种、酮酸 2种和还有 1 种二酸单酯。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6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国强,林雪,何炳林;硼酸与多羟基化合物的反应及硼选择性树脂[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年04期
2 段煜;杜宗良;李瑞霞;吴大诚;;天然多羟基化合物在酶催化下的选择性酯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3 袁佳佳;贾铭椿;王晓伟;;多羟基化合物对硼酸络合效果的实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年04期
4 封满良,黄玉文,章竹君;多羟基化合物化学发光分析新体系的研究——尿液中尿酸的测定[J];化学学报;1997年08期
5 贾晓龙;王越;曹方;崔战友;安家彦;;多羟基化合物对纤维素酶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4年10期
6 ;拜耳成功使用Impact工艺[J];化工文摘;2000年09期
7 张雪旺;黄科林;杨波;;以天然多羟基化合物蔗糖为原料合成聚醚多元醇的工艺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3年07期
8 吴京平;;多羟基化合物对中性蛋白酶热稳定性的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刘玉环;阮榕生;林向阳;虞飞;陈灵;邓少波;李宇红;Vance Morey;Tom Yang;;玉米秸秆液化制备生物高聚物材料的研究(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10 陈建勋;稻草制取多羟基化合物的探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郑文华;;多羟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郑文华;;多羟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6年
3 翁前锋;石先哲;袁凯龙;许国旺;;新霉胺和新霉素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安培分析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4 于大海;王智;王绍峰;郑良玉;马吉胜;曹淑桂;;脂肪酶催化糖酯合成反应的底物选择性研究[A];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贺安琪;杨展澜;徐怡庄;吴瑾光;;葡萄糖与浓盐酸相互作用的初探[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文峰;胡宇;阿迪力;;氰酸酯/羟基反应机理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诗诗;产品监管制助企业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许琦敏;能源“接班”[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邱晓梅;生物模型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量热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杰;纳滤海水淡化及其脱硼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戴璐;开发酶的底物非特异性转化多羟基化合物生产1-烷醇和1,n-烷二醇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4 曹扣森;手性布朗斯特酸参与的多羟基化合物去对称化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雯;中国四大名醋中呈味有机酸和多羟基化合物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2 张静;氨基酸在多羟基化合物水溶液中热力学性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3 何小勇;多羟基化合物对漆酶稳定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4 杨会;白酒中不挥发呈味有机酸和多羟基化合物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5 徐南;氨基酸在多羟基化合物溶液中的热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徐斌;DART-MS法快速测定桑叶中的DNJ含量及对环状多羟基化合物的电离行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海波;氨基酸与多羟基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作友;甘油加氢产物分离过程中的缩醛反应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奔;多羟基化合物的全细胞催化酯化及其聚合物在造纸中应用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曹德明;多羟基化合物缩共轭烯醛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41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4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