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湿热处理协同疏水改性藜麦淀粉的制备及其在皮克林乳液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26 11:36
【摘要】:藜麦淀粉颗粒较小,可作为构筑食品级的皮克林(Pickering)乳液的颗粒乳化剂,但淀粉分子表面的亲水性不利于其形成乳液,需要进行辛烯基琥珀酸(OSA)疏水改性。慢消化淀粉(SDS)为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品,长期食用可降低餐后胰岛素分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症。湿热处理(HMT)是形成SDS的有效手段,且OSA改性淀粉本身就具有慢消化特性。本文用碱法提取藜麦淀粉,通过对原淀粉进行HMT、OSA单独及协同改性,研究这两种处理方式及改性顺序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这些改性颗粒对Pickering乳液乳化性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布拉班德粘度分析仪和体外消化性的测定等手段分析对比了不同水分含量(15%~30%)对湿热处理淀粉颗粒形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含量越高,淀粉颗粒越容易产生粘连,团聚等现象。粘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增加,峰值粘度、终止粘度下降,崩解值降低,淀粉耐剪切性能提高。体外消化性分析结果表明,原淀粉抗性淀粉含量较高,湿热改性后SDS含量随水分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水分含量为20%时达到最佳效果。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等分析手段,对协同改性颗粒性质进行研究。对比研究发现,OSA改性对淀粉颗粒形貌影响不大,湿热处理协同OSA改性处理会使淀粉颗粒发生轻微粘连,但不破坏其基本形貌。FT-IR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基团成功接入到淀粉分子上,协同改性淀粉的非结晶区比例增大,结晶区比例减小。XRD结果表明,湿热改性或OSA改性对淀粉晶型无影响,仍为A型结构,湿热处理的样品结晶度下降,协同改性淀粉结晶度略有升高。体外消化性分析结果表明,OS-HMT协同改性淀粉的SDS含量增加显著。通过对接触角、表面张力、乳化指数的测定,对改性淀粉颗粒稳定的乳液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SA改性使颗粒表面张力降低,接触角增大,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湿热改性后淀粉颗粒的润湿性与OSA改性淀粉基本相同无差异;不同改性顺序对颗粒表面张力,接触角影响较大,OS-HMT样品的整体颗粒特性好于HMT-OS。协同改性颗粒表现出更好地储藏稳定性,以HMT-OS样品的效果较好。
【图文】:

麦种


处理协同疏水改性藜麦淀粉的制备及其在皮克林乳液中的粉种子的主要成分,主要分布在外胚乳中,其含图 1-1 所示。目前藜麦淀粉提取的方法主要有碱颗粒理化性质略有差异。,其中碱法提取工艺简用,酶法提取淀粉得率高,颗粒的完整性好,但,不适合大量样品制备。目前藜麦淀粉的分离提该淀粉的工业分离的报道。

放大倍数,外胚乳,南美洲,淀粉颗粒


还没有关于该淀粉的工业分离的报道。图 1-1 藜麦种子纵剖图Fig.1-1 Median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quinoa藜麦淀粉颗粒形态为不规则多边形,,单个藜麦淀粉颗粒的形状和大小的差小;藜麦淀粉的粒径分布大致范围为 1 ~ 3 μm,小于其他植物来源的淀粉大米淀粉 3 ~ 8 μm、玉米淀粉 5 ~ 25 μm、马铃薯淀粉 15 ~ 100 μm。藜麦外和藜麦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图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炜;李鸣晓;祝超伟;夏天明;吕宁磬;朱金龙;;湿热处理技术工艺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年12期

2 李源;张欣欣;黄立新;;酸湿热处理对米粉性质的影响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2年07期

3 沈振秋;湿热处理提高劣质茧解舒的研讨[J];丝绸;1989年05期

4 延莎;刘新秀;冯翠萍;陈振家;云少君;王晓闻;;湿热处理对藜麦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8年03期

5 徐任信;崔昌盛;王钧;王翔;杨小利;;高温高压湿热处理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J];纤维复合材料;2008年01期

6 吴中伟,田然景,金剑华;水泥混凝土湿热处理中静置期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63年04期

7 黄立新;张欣欣;吴小员;郭峰;;酸湿热处理小麦面粉的性质及酶解动力学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6期

8 陆佳英;朱亚伟;严明;徐晓辰;;湿热处理对形态记忆织物的影响[J];丝绸;2008年07期

9 廖卢艳;吴卫国;;湿热处理改善红薯粉条品质的优化工艺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6年10期

10 柳穆燕,田文瑞,朱锡贵,陈瑞林,夏香荣;桑籽湿热处理防治皱缩花叶病试验初报[J];植物保护;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蒙娜;谢莹;章宝;陈寒青;;湿热处理对脱支小麦淀粉-单硬脂酸甘油酯复合物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谢莹;李蒙娜;章宝;陈寒青;;多次湿热处理结合复合酶水解对多孔小麦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李素玲;邓晓聪;冯惠贤;谭小珊;高群玉;;酶法协同湿热处理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杨;江连洲;魏东旭;孙盈;;水酶法制取大豆油和蛋白关键技术及机理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李黎明;;基于某型机的复合材料元件试验方法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7集)——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上册)[C];2016年

6 陈旭;何小维;扶雄;黄强;;湿热处理对小麦面粉/淀粉结构和消化性质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邢俊杰;酸解—湿热处理复合改性淀粉多阶段糊化特性及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2 陈旭;蛋白和脂质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Amadou Issoufou;发酵小米多肽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4 钟秋平;橡实淀粉加工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韩亦龙;基于玉米醇溶蛋白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及三维细胞培养材料的制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超;湿热处理协同疏水改性藜麦淀粉的制备及其在皮克林乳液中的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裴旭晶;基于提高茉莉花香气利用率的花茶新工艺研究及效果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3 熊玮彦;蒸煮和湿热处理对杂豆细胞内淀粉结构及体外消化性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宫冰;反复/连续湿热处理对不同晶型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赵小梅;不同品种淮山淀粉结构与性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6 张欣欣;酸湿热处理面粉的消化特性及酶解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江潇潇;湿热处理对发芽小麦品质及其淀粉组分的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7年

8 黄婷婷;复合湿热处理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及结构性质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李源;加工处理方法对米粉结构性质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许丽娜;多孔淀粉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1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41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f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