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糊精具有包合许多疏水性化合物而改善它们使用性能的作用,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工业上,环糊精的制备一般通过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酶)作用于淀粉制备而成,但随着产物的积累,会出现明显的产物抑制现象,是造成环糊精产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降低环糊精生产过程中的产物抑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2种具有不同产物抑制类型的CGT酶(α-CGT酶来源于Paenibacillus macerans JFB05-01,β-CGT酶来源于Bacillus circulans STB01)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从酶一级结构入手,深入分析酶结构与产物抑制的关系。然后,通过单突变、双突变及片段替换对麦芽糖基结合位点2(MBS2)区域进行分子改造,以研究MBS2区域对CGT酶产物抑制的影响,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期望得到产物抑制降低、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理想突变体。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CGT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一级结构入手,深入分析造成CGT酶产物抑制的原因,明确与CGT酶产物抑制相关的区域及氨基酸残基。根据α-CGT酶和β-CGT酶的产物抑制差异以及MBS2区域的特殊性,选定MBS2区域为研究目标,并选取该区域的600位点和603位点及整体进行结构分析,为后续突变体的构建提供指导。(2)选取MBS2区域的600位点,分别设计了4个α-CGT酶单突变体(Y600L、Y600E、Y600I和Y600R)和4个β-CGT酶单突变体(L600Y、L600E、L600I和L600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α-CGT酶600位点突变既不改变α-CGT酶的产物抑制类型,仍为竞争性抑制,也不改变其产物抑制强弱;而β-CGT酶600位点突变体的产物抑制类型虽未发生改变,仍为线性混合型抑制,但其产物抑制强弱受到明显影响。可以推断,环糊精对α-CGT酶产生的竞争性抑制与其非活性区域MBS2的600位点没有相关性,而环糊精对β-CGT酶产生的线性混合型抑制尤其是非竞争性抑制与600位点有一定的关联性。机理分析显示,β-CGT酶600位点突变后,600位点处的氨基酸与环糊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减弱,进而导致产物抑制的降低。(3)选取MBS2区域的603位点,分别设计了6个α-CGT酶单突变体(N603E、N603D、N603K、N603H、N603R和N603I)和6个β-CGT酶单突变体(N603E、N603D、N603K、N603H、N603R和N603I)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603位点单突变对α-CGT酶和β-CGT酶的影响同600位点类似,但其中,2种酶的N603E和N603D竞争性抑制均发生明显变化。可以推断,MBS2区域的603位点也与β-CGT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密切相关,而2种酶N603E和N603D的竞争性抑制强度变化可能与另一个竞争区域(MBS1)有关。机理分析显示,野生型β-CGT酶603位点处的Asn通过水介导的氢键与环糊精相结合,当突变成带负电荷的Glu、Asp或者疏水性的Ile时,氢键被破坏,产物抑制降低,而突变成Lys、His和Arg后,侧链氨基的存在仍导致氢键的存在,甚至更强,产物抑制更严重。(4)在前面基础上,对β-CGT酶设计了2个双突变体(N603D/L600R和N603D/L600E)和片段替换突变体(MBS2-Bc DF9R)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N603D/L600R和N603D/L600E以及MBS2-Bc DF9R均具有更好的产物抑制降低效果。当以5%麦芽糊精(DE=4)为底物进行环糊精生产时,在相同酶蛋白添加量下,双突变体N603D/L600R和N603D/L600E的主产物β-环糊精比野生型分别高出43.7%和27.9%,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图文】:
图 1-2 CGT 酶的晶体结构Fig. 1-2 Crystal structure of CGTase利用水解、歧化、环化和偶合功能催化淀粉糊精类[25,26],反应示意图如图 1-3 所示。其于淀粉或相关基质生成环糊精,,是环糊精工

2图 1-3 CGT 酶催化反应示意图[27]葡萄糖残基,灰色小球代表还原性末端的葡应;(B) 歧化反应;(C) 环化反应;(D) 偶. 1-3 Schematic of CGTase-catalyzed reactionst glucose resides and gray balls represent reduc Disproportion reaction; (C) Cyclization reactio化机理见图 1-4,其发生在同一分子上物结合,在氨基酸 Asp229 和 Glu257 作一端靠近,形成环状构造;最后,OH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永红;罗瑞明;刘晓连;柳杨;;透明质酸发酵过程中产物抑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2 杨冰;许颖;季君晖;张维;王萍丽;王小威;赵剑;;琥珀酸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特征及树脂吸附原位分离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4期
3 孙磊;李照;高飞;白岩;钱永常;王向军;;基于三叶青为代表的天然产物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6年06期
4 常秀莲;对乳酸发酵中反馈抑制消除方法的探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年04期
5 汤凤霞,乔长晟,张海红;原位分离技术在L-乳酸发酵中的应用[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梁毅,汪存信,吴鼎泉,屈松生;微量热法研究单底物酶促反应的产物抑制作用[J];化学学报;1996年01期
7 尹淑媛;戴卫国;许辉宗;王建华;;薯干粉间歇式酒精发酵动力学研究[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8 许晓菁;陈询;晋明芬;武晓炜;王祥河;;微生物法生产二羟基丙酮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9 赵利娜;陶佳;赵运胜;廖飞;;分析谷胱甘肽-S-转硫酶的产物抑制反应过程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10 刘义,谭安民,谢昌礼,汪存信,屈松生,郝宗宇;细胞动力学研究──Ⅱ.产物抑制生长过程的热动力学[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双娣;麦芽糖基结合位点2区域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物抑制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2 徐琪;利用定点突变减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物抑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3 李进;玉米蛋白粉水解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石立娜;红球菌H-412油水两相体系脱硫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687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8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