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三步法快速制备鲢鱼鱼露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08:45
   本文以鲢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采用三步法快速制备风味鱼露,通过对酶工程技术、现代发酵技术和风味优化技术的有机整合,为风味淡水鱼露的制备提供一种有效方法,为鲢鱼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首先双酶分步酶解制备鱼露。基于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条件。即固定pH 7.0,首先加入2.5%的中性蛋白酶,45℃恒温水解5 h;随后加入2.0%的风味蛋白酶,55℃恒温水解3 h。按此条件所制备的鱼露氨基氮含量为5.93±0.30 mg/mL,总氮含量为8.12±0.32 mg/mL。(2)在双酶分步酶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加曲发酵制备鱼露。根据发酵单因素实验和Box-Benhnken试验设计,建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大豆种曲添加量的响应面模型。确定发酵制备鱼露的最优条件是发酵时间11 d、大豆种曲添加量32.45%、发酵温度37℃、加盐量10%。按此条件所制备的鱼露氨基氮含量为8.56±0.21 mg/mL,总氮含量为12.15±0.18 mg/mL。(3)利用Maillard反应对发酵后的鱼露进行风味优化。通过研究Maillard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D-木糖添加量和L-丙氨酸添加量对发酵后鱼露风味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适作用范围。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反应条件,并确定反应时间15min、温度100℃、D-木糖添加量0.4%、初始pH 7.0、L-丙氨酸添加量0.3%为Maillard反应风味优化的最适条件。所得鱼露的综合感官评分达到8.64±0.20分。(4)通过电子鼻收集的鱼露样品的气味信息和GC-MS检测到的风味物质,对比分析丽尔泰鱼露、浦源鱼露两种市售鱼露和三步法所制备的鱼露中存在的气味差异。电子鼻测试表明,丽尔泰鱼露、浦源鱼露和三步法所制备的鱼露之间存在显著的气味差异,主要表现在小分子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和有机硫化物类物质。三步法所制备的鱼露中含有的小分子氮氧化合物明显增多和有机、无机硫类物质明显高于市售鱼露。通过GC-MS测试可知,三步法所制备的鱼露中DHA、EPA等有机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同时检测出2-乙基-3,5-二甲基吡嗪、β-苯乙醇、乙基麦芽酚、氢化肉桂酸、正十二酸等物质的增加,使得三步法快速制备的鱼露风味更加优良。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54.9
【部分图文】:

氨基态氮含量,鱼露,酶解液


三步法快速制备鲢鱼鱼露工艺研究验数据结果使用平均值±标准差来描述,计算分析显著性差异;使用SPSS 17.0数据与讨论酶的酶解条件对鱼露氨基态氮含量的的酶解初始 pH对鱼露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知,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的 AA-N 含量随着初<0.05)。初始 pH 值在 5.0-7.0 时,酶解液,酶解液中氨基态氮含量为 4.06±0.30 mg/酶解液中的 AA-N 的含量逐渐降低。原因活性[60]。

氨基态氮含量,酶解,酶解液,鱼露


图 2-2 氨基态氮含量随酶解温度的变化mino nitrogen content changes with the enzymatic hydrolys白酶的酶解时间对鱼露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 可知,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的 AA-N 含量随着酶解P<0.05)。在酶解 0-4 h 时间段的酶解液中,氨基酶解液的 AA-N 含量达到了 4.29±0.30 mg/mL,4缓。

氨基态氮含量,酶解时间,酶解液,酶解


图 2-2 氨基态氮含量随酶解温度的变化ino nitrogen content changes with the enzymatic hydrol酶的酶解时间对鱼露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知,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的 AA-N 含量随着酶<0.05)。在酶解 0-4 h 时间段的酶解液中,氨解液的 AA-N 含量达到了 4.29±0.30 mg/m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杨柳;陈宇飞;;池沼公鱼鱼露后熟工艺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5年09期

2 顾赛麒;王锡昌;陶宁萍;张晶晶;;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及电子鼻技术检测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部位中的香气成分[J];食品科学;2013年18期

3 赵梦醒;丁晓敏;曹荣;雷敏;刘淇;;基于电子鼻技术的鲈鱼新鲜度评价[J];食品科学;2013年06期

4 江津津;黎海彬;曾庆孝;李崇高;;潮汕鱼酱油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食品科学;2012年23期

5 钟春梅;易翠平;陈永发;苏芳;邓海萍;;鱼露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2年05期

6 江津津;陈丽花;黎海彬;曾庆孝;;基于电子鼻的鱼露香气品质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7 贾洪锋;何江红;袁新宇;阎红;朱丽敏;贾冬英;;电子鼻在不同豆瓣产品识别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1年12期

8 柏芸;熊善柏;;我国淡水鱼加工业现状、问题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晁岱秀;曾庆孝;黄紫燕;;温度对传统鱼露发酵后期品质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01期

10 侯温甫;黄泽元;汪秀文;胡烨;;淡水鱼加工下脚料速酿低盐鱼露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2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朝朝;利用淡水鱼加工副产物速酿低盐鱼露工艺和风味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朱琳芳;方便鱼汤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D];江南大学;2012年

3 黄紫燕;外加微生物改善发酵鱼露品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龚巧玲;鱼露的安全快速发酵工艺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盛灿梅;淡水鱼头水解液的制取及应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何雪莲;罗非鱼加工下脚料发酵生产鱼露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0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30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