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半精纺纱线的工艺技术优化与装备改造升级相关问题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1-07-30 12:13
半精纺是我国自主创新开发的一项纺纱新技术,它改革了传统的毛纺工艺,能生产出风格独特的新型纱线。文章根据国内半精纺企业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半精纺的技术优势及目前生产中的弊端进行客观分析,并指出半精纺技术如需进一步发展,必须从纺纱工艺技术优化及装备升级改造两方面入手。文章最后对各工序工艺技术优化的重点及装备技术改造升级的方向作了探讨,使半精纺的工艺与技术装备更能适应生产高品质纱线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其应用领域。
【文章来源】:纺织导报. 2020,(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半精纺的技术优势
2 半精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半精纺纱线应用面较狭窄
2.2 半精纺面料存在抗起毛起球性差、易掉毛等缺点
2.3 半精纺生产企业存在规模小、生产效率低、配台多、用工多等问题
2.4 半精纺设备不能满足高质量纱线的生产要求
3 对半精纺工艺技术优化与创新的几点探析
3.1 优选半精纺原料,尤其是毛绒纤维原料
3.2 优化原料预处理与混合技术
3.3 梳理工序的工艺优化
3.4 并粗工序的工艺优化
3.4.1 并粗工序均采用滑溜牵伸
3.4.2 采用3道并条工艺
3.5 细纱工艺优化与专件改进
3.5.1 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
3.5.2 合理选配关键器材
4 关于半精纺生产装备改造与升级方向的探析
4.1 采用半精纺专用的清梳联装备
4.2 梳理工序设备的改造与升级方向
4.3 并合牵伸设备的选用与改造方向
4.4 粗纱机的设备改进方向
4.5 细纱工序的设备改造升级方向
4.6 成品加工工序设备改造升级方向
4.6.1 采用全自动托盘式络筒机取代纱库型络筒机
4.6.2 采用高速并纱机与倍捻机取代传统的环锭纺捻线机
4.6.3 采用自动调湿的纱线定形设备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半精纺的产品创新及工艺优化[J]. 赵利,潘红,章友鹤. 纺织导报. 2017(05)
[2]半精纺产品与工艺技术的创新[J]. 章友鹤,毕大明,成建林,吴世华,沈伟风,陈学彪. 纺织导报. 2014(08)
[3]半精梳羊毛羊绒产品的创新研发[J]. 沈伟凤,高士勇. 现代纺织技术. 2014(02)
[4]半精纺纱线品质的提高及其产品开发[J]. 章友鹤,赵连英,卢惠民,成建林,吴世华,祝晓东. 毛纺科技. 2013(12)
[5]高档多纤半精纺针织纱线的工艺技术[J]. 成建林,吴世华,祝晓东,章友鹤. 纺织导报. 2013(02)
[6]利用紧密纺技术加工半精纺纱线[J]. 成建林,吴世华,祝晓东,周卫忠. 现代纺织技术. 2012(06)
本文编号:3311384
【文章来源】:纺织导报. 2020,(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半精纺的技术优势
2 半精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半精纺纱线应用面较狭窄
2.2 半精纺面料存在抗起毛起球性差、易掉毛等缺点
2.3 半精纺生产企业存在规模小、生产效率低、配台多、用工多等问题
2.4 半精纺设备不能满足高质量纱线的生产要求
3 对半精纺工艺技术优化与创新的几点探析
3.1 优选半精纺原料,尤其是毛绒纤维原料
3.2 优化原料预处理与混合技术
3.3 梳理工序的工艺优化
3.4 并粗工序的工艺优化
3.4.1 并粗工序均采用滑溜牵伸
3.4.2 采用3道并条工艺
3.5 细纱工艺优化与专件改进
3.5.1 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
3.5.2 合理选配关键器材
4 关于半精纺生产装备改造与升级方向的探析
4.1 采用半精纺专用的清梳联装备
4.2 梳理工序设备的改造与升级方向
4.3 并合牵伸设备的选用与改造方向
4.4 粗纱机的设备改进方向
4.5 细纱工序的设备改造升级方向
4.6 成品加工工序设备改造升级方向
4.6.1 采用全自动托盘式络筒机取代纱库型络筒机
4.6.2 采用高速并纱机与倍捻机取代传统的环锭纺捻线机
4.6.3 采用自动调湿的纱线定形设备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半精纺的产品创新及工艺优化[J]. 赵利,潘红,章友鹤. 纺织导报. 2017(05)
[2]半精纺产品与工艺技术的创新[J]. 章友鹤,毕大明,成建林,吴世华,沈伟风,陈学彪. 纺织导报. 2014(08)
[3]半精梳羊毛羊绒产品的创新研发[J]. 沈伟凤,高士勇. 现代纺织技术. 2014(02)
[4]半精纺纱线品质的提高及其产品开发[J]. 章友鹤,赵连英,卢惠民,成建林,吴世华,祝晓东. 毛纺科技. 2013(12)
[5]高档多纤半精纺针织纱线的工艺技术[J]. 成建林,吴世华,祝晓东,章友鹤. 纺织导报. 2013(02)
[6]利用紧密纺技术加工半精纺纱线[J]. 成建林,吴世华,祝晓东,周卫忠. 现代纺织技术. 2012(06)
本文编号:3311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31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