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早期提花织机的核心:多综提花装置
发布时间:2022-02-11 20:13
基于考古出土的实物,多综式提花织机无疑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提花织机,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多个综片储存和控制提花规律,并在织造过程中循环使用。文章结合历史文献和民间调查,将多综式织机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分类,研究多综提花装置的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多综式织机的提花原理,总结了多综提花装置在织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多综提花装置兼收并蓄了当时各类织机的优点,是中国古代早期提花织机的核心机构,它开创了大批量提花织物生产的先河,为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奠定了技术基础,留下了五彩缤纷的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丝绸. 2020,57(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罗契报告中的栏杆机
在云南孟连拉祜族和印尼松巴岛[8]仍在使用的腰机(图1)上,可以看到一种临时性的辅助提花开口的挑花杆,预先将一组挑花杆按照纹样的一个循环连续地挑入经线之中,在提花织造时从最近的一根挑花杆开始织造,每投一纬就抽出一根挑花杆,直到使用完所有的挑花杆,这样一个预先挑好的纹样循环就呈现在织物上。但是如果要使用后面的纹杆,就必须移除或者使用掉之前的挑花杆。这种方法也称为成组挑织。1.1.2 永久性多综杆提花机
海南黎族腰机上常用的提花综杆是由竹竿折弯制成(图2),形状类似于横向的U形,上面一根横杆作提手用,下面一根横杆上绕有线综,需要提起的经线被穿入综眼。由于综眼是上开口,有一定的高度,经线能够较为自由地在4~5 cm的综圈内活动,前后综杆的综圈也互不影响,每个综环及综杆都是独立的,可以重复循环提起,或者提起任意一根,这样提花信息就被储存在多个综杆之中。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生产的宋吉锦至今仍闻名于世,它是一种妆花织金锦,在一种腰机上织造,有两根地综用于织平纹,另外的多个综杆用来织造纹样,综杆的数量根据图案的复杂程度对应,通常精致的图案需要100~1 000根。宋吉锦织机(图3)所用的综杆与海南黎族腰机的综杆原理一致,将花纹信息储存在多个综杆的综线中,但由于综杆数量很多,在织造时织到离织工最远端的若干个综杆时,提花开口传递时会受到前面综线的影响,导致开口不够清晰,织工会借助一根细竹竿将开口信息在之前的综线之间进行过渡。虽然这种方法看似费工,但是可以织造出复杂花纹的提花织物,也是目前使用多综提花装置所能织造织物纹纬循环的极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J]. 谢涛,武家璧,索德浩,刘祥宇. 考古. 2014(07)
[2]战国秦汉时代纺织业技术的进步[J]. 孙毓棠. 历史研究. 1963(03)
本文编号:3620883
【文章来源】:丝绸. 2020,57(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罗契报告中的栏杆机
在云南孟连拉祜族和印尼松巴岛[8]仍在使用的腰机(图1)上,可以看到一种临时性的辅助提花开口的挑花杆,预先将一组挑花杆按照纹样的一个循环连续地挑入经线之中,在提花织造时从最近的一根挑花杆开始织造,每投一纬就抽出一根挑花杆,直到使用完所有的挑花杆,这样一个预先挑好的纹样循环就呈现在织物上。但是如果要使用后面的纹杆,就必须移除或者使用掉之前的挑花杆。这种方法也称为成组挑织。1.1.2 永久性多综杆提花机
海南黎族腰机上常用的提花综杆是由竹竿折弯制成(图2),形状类似于横向的U形,上面一根横杆作提手用,下面一根横杆上绕有线综,需要提起的经线被穿入综眼。由于综眼是上开口,有一定的高度,经线能够较为自由地在4~5 cm的综圈内活动,前后综杆的综圈也互不影响,每个综环及综杆都是独立的,可以重复循环提起,或者提起任意一根,这样提花信息就被储存在多个综杆之中。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生产的宋吉锦至今仍闻名于世,它是一种妆花织金锦,在一种腰机上织造,有两根地综用于织平纹,另外的多个综杆用来织造纹样,综杆的数量根据图案的复杂程度对应,通常精致的图案需要100~1 000根。宋吉锦织机(图3)所用的综杆与海南黎族腰机的综杆原理一致,将花纹信息储存在多个综杆的综线中,但由于综杆数量很多,在织造时织到离织工最远端的若干个综杆时,提花开口传递时会受到前面综线的影响,导致开口不够清晰,织工会借助一根细竹竿将开口信息在之前的综线之间进行过渡。虽然这种方法看似费工,但是可以织造出复杂花纹的提花织物,也是目前使用多综提花装置所能织造织物纹纬循环的极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J]. 谢涛,武家璧,索德浩,刘祥宇. 考古. 2014(07)
[2]战国秦汉时代纺织业技术的进步[J]. 孙毓棠. 历史研究. 1963(03)
本文编号:3620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62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