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双分梳转杯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发布时间:2022-05-08 08:39
  21世纪以来,转杯纺发展迅速,全球总的转杯纺设备平稳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转杯纱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转杯纱线新品种的开发迫在眉睫。传统转杯纺技术因分梳辊对纤维原料的通用性不强导致纺制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时会遇到种种困难,这严重制约着转杯纺的发展。为突破传统转杯纺技术的瓶颈,国内外有关学者曾进行过双分梳转杯纺技术的探索。本文在前人有关双分梳转杯纺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双分梳转杯纺理论,丰富转杯纱产品种类。分别在改进后的双分梳转杯纺单头试验机和传统单分梳转杯纺单头试验机上进行多种混纺纱的纺纱实验,综合评估单、双分梳转杯纱的各项性能,验证双分梳转杯纺的技术优势。通过研究分梳辊与纱线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混纺比例和喂给方式对纤维混合效果的影响,为开发转杯纱线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双分梳转杯纺原理机进行设备改进,通过增加喂给罗拉轴和分梳辊传动龙带实现喂给、分梳的独立控制。分别在单、双分梳转杯纺单头试验机上纺制不同线密度、不同混纺比例的三种混纺纱,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决策的方法对纱线的各项性能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双分梳转杯纺技术可有效提高混纺纱质量。同时...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双分梳转杯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图1-3双层分梳设计原理图

分梳,转杯纺纱,分梳辊,罗拉


分梳腔体 3 右分梳腔体 4 左分梳辊 5 右分梳辊罗拉 8 左喂给板 9 右喂给板 10 左喂给板压力调节右喂给板压力调节弹簧 12 左排杂腔 13 右排杂腔图 1-4 双喂给分梳机构的设计平面结构设计示意纺纱器的喂给分梳机构由两个喂给罗拉和同,两个分梳辊转动方向相反,转速相同。定程度上解决不同纤维原料的混纺问题,提拉和右喂给罗拉通过一个电机控制,所以喂由于左分梳辊和右分梳辊通过一条传动龙带梳辊速度难以自由调节。除此之外,该纺纱均还不是很理想,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分梳转杯纺纱器。

转杯纺,喂入机构,成纱


等对传统转杯纺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数码转杯纺系统中,3 个喂给罗拉在伺服电动机的控制下将 3 维条经分梳辊梳理后在转杯内最终成纱。由于 3 个 3 根纤维条的喂给速度可独立变化。在该成纱系统纱的线密度均可以进行调控,因此,该系统可纺制线。图 1-6 为三通道数码转杯纺喂入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腈纶/粘胶纤维转杯纺与环锭纺混纺纱线性能比较[J]. 逄邵伟,官江明,邢明杰,孙志豪,陶继昊,张玉清.  上海纺织科技. 2019(03)
[2]三通道数码纺段彩纱的纺纱原理及其性能[J]. 顾燕,薛元,杨瑞华,高卫东,刘曰兴,张国清.  纺织学报. 2019(01)
[3]未来发展将是科技与创新为主导 日发纺机董事长何旭平认为气流纺纱将大有作为[J]. 梁莉萍.  中国纺织. 2018(12)
[4]多通道转杯纺双色渐变纱及其面料特征[J]. 李季晗,梁鑫花,张婵,张怡,赵玉春,杨瑞华.  纺织科技进展. 2018(09)
[5]多元彩色自循环转杯混色纱的开发[J]. 杨瑞华,邓茜茜,徐亚亚,薛元,高卫东.  棉纺织技术. 2018(09)
[6]数码转杯纺混色纱中有色纤维混合效果分析[J]. 杨瑞华,韩瑞叶,徐亚亚,薛元,王鸿博,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18(07)
[7]转杯纺14.8 tex纯棉色纺纱技术探析[J]. 陈顺明,赵树超,章友鹤,赵连英.  纺织器材. 2018(03)
[8]数码转杯纺成纱原理及其纱线特点[J]. 杨瑞华,薛元,郭明瑞,王鸿博,周建,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17(11)
[9]新型纺纱的技术进步及产品开发[J]. 章友鹤,朱丹萍,赵连英,陈璟.  纺织导报. 2017(01)
[10]转杯纺花式纱线的发展与展望[J]. 马晓梅,周丽娜,易洪雷,陈伟雄.  山东纺织科技. 2016(05)

硕士论文
[1]基于专利检索与分析的转杯纺技术发展趋势研究[D]. 徐舒曼.东华大学 2017
[2]基于双分梳技术的转杯纺混纺工艺研究[D]. 张倩.东华大学 2015
[3]转杯纺双分梳技术研究[D]. 张玉泽.东华大学 2014
[4]转杯纺适纺性的研究及其多组分纱线的开发[D]. 张晓靖.青岛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51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651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