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观测资料在盘锦地区一次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3-17 23:17
利用卫星、风廓线雷达、地波雷达、GPS水汽以及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了2019年8月2—3日在盘锦地区出现的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为典型的副高后部对流性暴雨,500 hPa高空槽与副高西北部之前强位势梯度使得低空急流稳定维持,槽前正涡度平流的辐散作用使得低层减压及低空急流中的切变涡度扰动是低空低涡形成的重要机制,在地面有β-中尺度低压发展,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的前侧、地面倒槽顶部斜压性最强的地区。风廓线雷达对对流开始及结束时间有着较好指示意义,地波雷达很好地反映了地面中尺度环流的演变过程,GPS水汽的强烈变化与强对流时段有很好的相关性。卫星显示在急流轴附近不断有MCC生成并沿着副高外围向东北方向移动,表现出一定的"列车效应"机制。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降雨实况及资料方法
2 天气尺度系统分析
2.1 高空及地面形势场分析
2.2 地面形势分析
3 多源观测资料的应用
3.1 地波雷达对降水系统的跟踪
3.2 风廓线雷达分析
3.3 GPS水汽监测对强降水的指示意义
4 卫星资料分析
5 结论
本文编号:4035628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降雨实况及资料方法
2 天气尺度系统分析
2.1 高空及地面形势场分析
2.2 地面形势分析
3 多源观测资料的应用
3.1 地波雷达对降水系统的跟踪
3.2 风廓线雷达分析
3.3 GPS水汽监测对强降水的指示意义
4 卫星资料分析
5 结论
本文编号:4035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403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