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号台风“云雀”路径突变特征及大尺度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5-06-09 23:19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12号台风"云雀"移动路径进行路径异常识别,并诊断分析路径突变成因。结果表明:1)"云雀"的移动分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两个阶段,在逆时针旋转移动中发生了两次突变。2)"云雀"的移动主要受副高影响,第一次突变发生在东环高压的西南侧,受偏南气流影响出现北折;第二次突变发生在西侧高压的东南端,处于弱的环境场中,停滞打转。3)300~850 hPa的引导气流能较好地解释"云雀"移动路径,但不能完全解释两次突变的成因。4)高空正涡度中心和垂直速度中心的叠加区、深厚高湿区和925 hPa暖湿中心对判定"云雀"路径突变方向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996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 1812号台风“云雀”强度
1812号台风“云雀”7月24日21时(世界时,下同)在西北太平洋生成,8月3日17时减弱为热带低压,生命史长达236h(近10d)。“云雀”路径异常复杂,生成后先是往东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西北偏西方向,7月28日登陆日本后转向西偏南方向移动,穿过日本南部地区于7月30—31....
图2 运动角和转向角示意图
同时,将相邻两个时刻运动方向矢量的夹角定义为转向角,逆时针偏转时为正值,反之为负值,转向角范围为-180°~180°。若转向角维持正值(负值),表示台风运动方向一直维持逆(顺)时针旋转。其中该时刻的运动角减去前一时刻的运动角定义为该时刻的转向角(如图2)。转向角的大小可以较为直观....
图3 “云雀”的运动角(虚线)和转向角(实线)
“云雀”的运动角和转向角计算结果如图3,从运动转向角的演变曲线可以清晰识别出台风“云雀”生命史中的路径变化过程:顺时针旋转阶段(25日00—18时、3日00—06时)、逆时针旋转阶段(25日18时到30日12时、31日00时到1日12时、2日00时到3日00时)和突变阶段(30日....
图4 台风“云雀”逐6 h平均移速移向(黑色实线、
“云雀”在路径突变前后,引导气流存在明显变化,第一次北折(30日18时)期间,对流层中低层(1000~600hPa)首先出现了西北气流向西南气流的转变,这是路径发生突变的重要指示信号。随后,整层引导气流转为西南气流,“云雀”的转向趋势更加明确。引导气流发生变化后,“云雀”在其影....
本文编号:4049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404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