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玉米秸秆与油泥混合制备成型燃料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3:10
【摘要】: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业秸秆资源,但是存在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废弃焚烧严重,且在能源结构上较为依赖煤炭资源等问题,基于以上资源与能源现状,成型燃料技术应运而生,且迅速发展,但存在总体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成型燃料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因此,针对传统制取成型燃料的总体生产成本高且多采用单一原料的问题,混合原料也仅局限于在生物质原料中引入城市污水污泥或在型煤。以降低成型燃料单位比成本为出发点,在原料中引入油泥作为辅助原料,将油泥与玉米秸秆混合制取成型燃料,寻求混合成型燃料最优工艺参数。从玉米秸秆和油泥两种原料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发热量三方面研究原料特性,通过元素分析定量得出两种原料中各个元素的含量,通过工业分析,掌握成型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情况,通过发热量分析,在原料中引入发热量较高的油泥,有利于降低成型燃料的单位比成本。为使两种原料能均匀混合,选择水浴法和添加分散剂法两种方法对油泥进行降黏处理,考察了两种处理方式对油泥黏度的影响,并优选出水浴方式对油泥降黏处理。利用自制成型装置,结合冷压成型方式,以油泥添加比例、混合原料含水率、成型压力为影响因素,以松弛密度、抗跌碎性、抗变形性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油泥添加比例为5~15%,混合原料含水率为10~20%,成型压力为50~60MPa时,成型燃料物理品质较为理想,并以此试验参数范围作为正交旋转试验的试验水平,探究油泥添加比例、混合原料含水率、成型压力对成型燃料物理品质的影响规律,并应用Design-expert软件,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当油泥添加比例7%、混合原料含水率15%、成型压力55MPa时,混合成型燃料松弛密度为1.12g/cm3,抗跌碎性为95.80%。研究混合成型燃料燃烧NO和SO_2的排放特性,考察了玉米秸秆和油泥单独燃烧时NO和SO_2的排放特性,以及油泥添加比例对混合成型燃料燃烧时NO和SO_2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原料燃烧NO和SO_2的排放量和油泥添加比例对NO和SO_2的排放的影响均与原料自身元素含量相关,而NO和SO_2的转化率与油泥添加比例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莹;王黎明;孙文杨;李文涛;;油泥与玉米秸秆混合成型燃料工艺参数优化[J];可再生能源;2015年10期

2 陈国华;李运泉;彭浩斌;李越胜;江志铭;;大颗粒木质成型燃料燃烧过程烟气排放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3 霍丽丽;姚宗路;田宜水;赵立欣;崔军;孟海波;;波兰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发展及借鉴[J];可再生能源;2013年12期

4 林伟帮;蒋伟芬;郑刚;;油泥处理技术研究新进展[J];广州化工;2013年15期

5 简相坤;刘石彩;;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3年02期

6 侯鹏程;武佩;马彦华;王慧源;苏赫;;生物质固体燃料固化成型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年06期

7 周利坤;;油罐底泥清洗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油气储运;2013年03期

8 丁宁;孙勇;;不同工艺参数对寒地玉米秸秆固化成型工艺的影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年06期

9 杨双春;刘国斌;张金辉;潘一;;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2年11期

10 张林海;侯书林;田宜水;赵立欣;孟海波;;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型工艺进展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冰;郑涛;王梅;;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毕于运;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陈忠喜;大庆油田含油污水及含油污泥生化/物化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伟;油茶果壳颗粒燃料压缩成型机理及成套设备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2 陈正宇;生物质成型工艺参数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3年

3 张海瑞;秸秆与皮革污泥混合成型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刘丽媛;生物质成型工艺及其燃烧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5 朱文杰;生物质压缩成型工况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回彩娟;生物质燃料常温高压致密成型技术及成型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1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41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0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