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基于减小纤维素热解二次反应的金属网反应器结构的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10 12:00
【摘要】:生物质能是一种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纤维素是生物质的重要组分,其热解机理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生物油的质量。在纤维素热解的研究中,常需要对初生态产物进行分析,然而传统的热解设备在热解过程中难以避免二次反应,难以得到初生态产物。金属网反应器是目前二次反应最小的反应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后,在减小二次反应的性能上有了多次的提升。本文使用ANSYS CFX建立了金属网反应器中焦油收集管内的流动模型,对三种常用的升温速率(1K/s、10K/s、100K/s)的升温过程进行了瞬态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常用的两种焦油收集管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流,回流的强度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入口处的回流会引起气态产物与样品颗粒之间的二次反应;焦油收集管内部的回流会增大气态产物之间的二次反应。回流是由温度差引起的,气体的密度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高时密度小,温度低时密度大,上方的气体密度大,下方的气体密度小,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自燃对流,温差越大,回流越严重。针对产生回流的原因,对焦油收集管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冷却腔和收集口之间增加了一个绝热空腔,以此减小焦油收集管内的温度梯度。与常用的两种焦油收集管一样,模拟了三种常用的升温速率下新的焦油收集管内的流场。对比新旧两种焦油收集管的模拟计算结果,发现改进后的焦油收集管,内部的温度分布相对均匀,回流的比例小,载气进入冷凝区域的时间短。因此,改进后的焦油收集管能更好的减小金属网反应器中纤维素热解的二次反应。
【图文】:

模型图,模型,纤维素,中间态


纤维素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半晶态的纤维束[6]。这些纤半纤维素与木质素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的复合物成为了植物细胞壁的主]。有研究表明,固体生物质在热解生成挥发性产物之前,会有中间态的液成[8-10]。中间态液体的存在,意味着热解机理必须考虑固体原料与气态产及中间态液体内的化学过程。固相过程包括晶态和非晶态聚合物的相变以的断裂和形成,木质纤维素热解最初会断裂生成低聚物(如纤维素热解过程葡聚糖),而低聚物是几种单体,大小不一,且可以熔融[11]。1979 年,为广泛学者所接受的纤维素反应动力学的 B-S 模型被提出[12,13], 所示。B-S 模型认为纤维素在热解过程中,首先会转化为聚合度较低的纤之为“活性纤维素”),然后通过竞争反应生成焦油以及焦和气态产物,且于焦油的生成,低温时利于焦和气态产物的生成,与纤维素热解的实验现

模型图,模型,热解过程,纤维素颗粒


图 1-2 Diebold 模型2009 年,Dauenhauer 等人[15]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微晶纤维素颗粒的热解过程,如图 1-3 所示,可以观察到纤维素颗粒熔融与挥发的过程,,直接证明了纤维素热解过程中有熔融态中间产物(B-S 模型中的“活性纤维素”)的存在。与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会出现中间态液态产物的现象相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世刚;谈盐水精制过程中“二次反应”的处理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9期

2 А.А.Каэаков,方维华;喷枪结构对转炉热工作的影响[J];冶金能源;1988年02期

3 袁华俊;王会生;;浅谈混联法烧结熟料溶出二次反应的影响[J];轻金属;1988年03期

4 王勇;朱应宝;王娜;许学斌;;溶出工艺对粉煤灰预脱硅熟料二次反应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4年09期

5 李太昌;二次反应抑制剂及其添加工艺技术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2年01期

6 冯月斌;杨斌;戴永年;;真空下碳热还原氧化铝的二次反应[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12期

7 袁华俊;铝酸盐熟料溶出二次反应研究[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8 章斐;赵博涵;;热重联用技术探析铌酸铵草酸盐水合物分解逸出气二次反应[J];分析仪器;2018年04期

9 敦启孟;陈兆辉;皇甫林;周杨;余剑;高士秋;刘鸿雁;;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煤热解挥发分二次反应的影响[J];过程工程学报;2018年01期

10 刘熠斌;赵辉;杨朝合;山红红;;催化裂解条件下丙烯的二次反应[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春;杨伯伦;叶浩淼;袁俊;;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汽油二次反应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2 孙振丽;段凤魁;贺克斌;;2014年冬季天津市雾霾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A];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黄倩;;热过程中易结晶类气体的质谱解析[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4 王晓锋;戚丽娜;徐立军;;两种熟料混合溶出抑制二次反应[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全国铝冶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董尧;;乙烯生产工艺过程火灾危险性综合评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三吉星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 王文阁;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是“绿色”的竞争[N];人民政协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滨;氧化铝生产中熟料溶出二次反应与高浓度粗液制备技术[D];中南大学;2008年

2 周俊波;典型通用乙烯基塑料在二次反应最小化条件下的热解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张程忠;抑制熟料溶出二次反应添加剂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桂本;基于二次反应最小化条件下聚氯乙烯热解过程及初生产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坚;基于减小纤维素热解二次反应的金属网反应器结构的优化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张玉衡;新型氧化铝熟料溶出二次反应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抑制机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3 敦启孟;煤热解挥发分二次反应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4 胡斌;添加剂抑制氧化铝熟料溶出二次反应的分子模拟[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先驰;排球运动员二次反应起动速度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6 冯兰;三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转化机理的理论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7 康立武;烧结法熟料溶出过程中抑制二次反应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微;最小化二次反应下聚乙烯热解焦油生成特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郑申棵;反应条件对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产物分布影响的氘同位素示踪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10 陈彦虎;熟料溶出浆液流态化分离洗涤及其对二次反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7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57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