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取生物油及其性能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9:12
【摘要】: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需求的迅猛增加与传统化石能源不断匮乏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生物质热解液化制取的生物油具有替代化石燃料的潜能,但必须对生物油进行适当的改性提质,才能满足在工业设备应用的要求。催化热解工艺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条件较为缓和,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论文在自行设计的固定床上进行了稻壳粉热解制取生物油实验研究。实验考查了不同的操作参数(热解温度、氮气流速、升温速率、催化剂掺混比率)对热解三种产物(生物汕、残炭、不凝性气体)分布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和氮气流速对稻壳粉热解的产物分布的影响很大,随着加热速率的升高,热解液体产率增加。在恒定的热解速率25℃/min、热解温度550℃、氮气流速150mL/min时液体产率可达到49.91%。随着催化剂氧化锌掺混比率的增加,热解的液体产物产率降低。通过热重分析结果发现,原料脱挥发分较剧烈的热解温度区间在200~385℃,当温度达到500℃时,生物质中的挥发分已经基本完全析出。 利用先进的测试分析手段对催化热解前后生成的两种生物油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红外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生物油的主要成分组成及相对峰面积,结果表明生物油中已测出的物质主要有酚类及其衍生物、醛类、酮类和长链脂肪族化合物。利用旋转流变仪考察研究了催化前后生物油的流变特性,结果发现生物油是一种典型的非牛顿型流体,具有显著的剪切稀化特征。相对于未催化处理的生物油,经催化处理后的生物油粘性有明显的降低。 在热重-差热联用分析仪上对催化前后两种生物油开展了燃烧特性测试,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生物油燃烧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经催化处理后的生物油含有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相对于未催化生物油有明显增加,催化剂的添加提高了生物油中易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催化后的生物油燃烧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未催化生物油,催化剂提高了生物油的可燃性,使之基本具备用作液体燃料的潜能。 对热解固体产物残炭进行了元素分析、工业分析、SEM和XRD表征,结果发现:热解温度对焦炭的表面形态结构有很大的影响,550℃的热解温度足以使原料完全热解,此热解温度下的焦炭有较好的孔状结构,由XRD分析可知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焦炭表面有硅酸晶体生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勋,李林;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范志林,张军,林晓芬,徐益谦;关于生物质基本性质分析的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王辉;姜秀民;刘建国;于立军;张清宇;;不同升温速率下水煤浆的热解特性分析[J];动力工程;2007年02期

4 冀星,郗小林,孔林河,李俊峰,李丽;生物柴油技术进展与产业前景[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9期

5 王树荣,骆仲泱,谭洪,洪军,董良杰,方梦祥,岑可法;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特性的分析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6 王琦;刘倩;贺博;王树荣;骆仲泱;岑可法;;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7 高鹏;颜姝丽;鲁厚芳;梁斌;;氧化锌催化菜籽油制生物柴油[J];工业催化;2006年11期

8 郭艳,王W,

本文编号:2659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59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f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