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催化热解二次气相反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00:09
【摘要】:本研究项目是从植物系生物质中,通过低温催化热解的方式,对二次气相反应的产物进行研究,涉及催化动力学以及流态化技术等领域。对于农林废弃物等固废处理和利用及其资源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开拓性,在生物质能的利用和转化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生物质在常压低温下的催化热解特性,为生物质的应用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本文利用粉粒流化床反应器对生物质的催化热解进行系统研究,并与热重方法相结合,建立动力学参数综合考察不同生物质,不同催化剂,不同操作条件以及催化剂活化对生物质催化热解二次气相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失重和失重速率曲线均向高温区轻微移动,樟子松木的最大失重速率及其对应温度要比棉花秆的最大失重速率及其对应温度高,且热解稳定性相对较高;秸秆类生物质热解产物低分子化程度比木材类高;与催化剂NiMo-A的作用相比,当选择CoMo-A为催化剂时,苯的收率明显增大;CoMo-A、 NiMo-A催化剂对樟子松木HCG率影响较大,而对稻壳HCG收率几乎没影响;在加入γ-Al2O3、NiMo-A、CoMo-A任何一种催化剂的情况下,对樟子松木热解生成轻质芳烃的程度相差不大,而对稻壳而言,若目标产物为轻质芳烃,加入CoMo-A催化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温度的升高对稻壳的产生可冷凝气体和氢气的影响大于樟子松木;在CoMo-A催化剂的条件下,863K时,HCL的收率可达到6.3wt%,daf,与非催化过程1173K条件下的HCL相比,不仅收率提高了2倍,而且热解温度下降了310K;CoMo-A催化剂随着活化次数的增大,H2和IOG收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催化剂在六次活化实验过程中部分活性位产生不可逆失活,催化剂活性降低。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K6
本文编号:2680957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K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昶;郝庆兰;卢定强;贾青竹;李桂菊;许博;;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取轻质芳烃[J];催化学报;2008年09期
2 王爽;姜秀民;王宁;于立军;李祯;何培民;;海藻类生物质的热解和燃烧特性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9年06期
3 陈磊;金晶;索娅;赵兵涛;张建民;;能源作物与传统生物质热解特性对比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9年04期
4 杜谋涛;袁晓东;郭和军;;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展望[J];能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5 张郑磊;柳丹;王晋权;;不同催化剂下玉米秸秆热解产物特性研究[J];锅炉技术;2008年06期
6 宿凤明;孙绍增;赵义军;李磊;;生物质空气气化机理和燃气品质影响因素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7 刘运权;龙敏南;;几种不同生物质的快速热解[J];化工进展;2010年S1期
8 朱剑虹;余剑;段正康;张战国;许光文;;Fe_2O_3/HZSM-5催化转化乙醇制备低碳烯烃[J];过程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9 贾少刚;王翠苹;吕子安;李定凯;;玉米秸秆颗粒热解活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9年03期
10 路冉冉;商辉;李军;;生物质热解液化制备生物油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2680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8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