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23:42
【摘要】:鉴于对可用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本文以综合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为低位热源、并用自然工质热泵来制取生活热水的思路,提出了CO_2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系统,通过理论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CO_2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的制热性能、耗功率、加热速率等运行特性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为了获得CO_2跨临界循环制取生活热水的运行特性与不同之处以及复合热源的优势,分别从制冷剂和热源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一方面建立了分别以CO_2、R134a和R22为工质的热泵热水系统各部件的数学物理模型。以相关文献中复合热源R22热泵热水器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后,对CO_2、R134a和R22为工质的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了不同环境温度下三种工质的制热性能、集热/蒸发器的太阳能吸收率、循环加热时间和吸排气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CO_2在环境温度低于13℃时的制热性能优于R134a和R22;另外,在不同工况下,CO_2的加热周期大于R22而小于R134a,吸排气压力高于R134a和R22。另一方面,建立了与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比较的单一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几种典型工况下的模拟结果显示复合热源比单一空气源系统的COP平均提高了20%左右。以上结论表明,采用复合热源CO_2热泵热水系统与常规热水器相比有独特的环境优势、低温优势和性能优势。(2)为了深入分析CO_2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在全年不同季节典型工况下的性能,及影响其运行特性的参数,以静态加热式CO_2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为物理对象,针对该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与此同时,编写了CO_2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模拟程序,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季节工况特别是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从冷却压力、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气体冷却器结构参数、集热/蒸发器结构参数、运行压力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等角度分析了该系统运行特性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复合热源系统能在全年不同季节工况下获得3.0以上的COP值,特别是在环境温度仅0℃时,COP仍有3.05;同时得出环境参数和结构参数等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3)为获取自行设计的集热/蒸发装置的吸热性能和系统的运行特性,对复合热源系统的相关设备进行了选型和制作,搭建了系统的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运行过程中集热/蒸发装置的太阳能利用比例以及系统运行特性随着加热过程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太阳辐射连续较强时,太阳能可完全被利用,系统的平均COP达3.77;当太阳辐射不稳时,制冷剂吸收的太阳能比率最高达92%,平均COP为3.48。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将实验值与仿真值进行比较,模拟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5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热泵热水器市场现状分析[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6期

2 ;广东众企领衔制定热泵热水器国标[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7年06期

3 游英;;对热泵热水器的强制性要求[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7年08期

4 周彬彬;李红旗;赵志刚;张超甫;;热泵热水器发展现状及性能试验研究[J];制冷;2007年03期

5 ;全国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高级培训班(第一期)将开班[J];太阳能;2008年02期

6 赵海波;吴坤;;热泵热水器性能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9年02期

7 彭红;;新型热泵热水器有望步入寻常百姓家[J];建筑节能;2009年09期

8 巴士明;;透视热泵热水器的利与弊[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8期

9 胡志强;;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分析[J];家电科技;2013年11期

10 余乐渊,赵军,朱强,张春雷;压缩式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及性能分析[J];能源工程;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子成;;国内外热泵热水器的发展[A];第八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马一太;;热泵热水器国内外发展动态及相关标准[A];第八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强;刘学来;张丛菊;;热泵热水器的研究与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4 刘学来;李永安;张丛菊;;热泵热水器的研究与应用[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谢敬田;金苏敏;;生活浊水热泵热水器启动特性的模拟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国英;张小松;管振水;;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的运行特性[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逊青;;家用热泵热水器的标准与实施[A];第九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桂秋静;金宁;夏威伟;;热泵热水器的工质性能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9 李翔;倪龙;江辉民;张旭;马最良;;家用热泵热水器运行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熊珍琴;王如竹;吴静怡;;小型家用热泵热水器性能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谷慧;热泵热水器高效节能[N];民营经济报;2006年

2 黄维政;热泵热水器呈现“一哄而上”之势[N];中华建筑报;2006年

3 叶浓;热泵电热水器能否因节能兴起?[N];中国电子报;2004年

4 韩广田 系东莞市豪瓦特热泵热水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关于目前热泵热水器市场情况的分析[N];广东科技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黄维政;热泵热水器节能时代的新兴产品[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6 马名伟 刘冰;热泵热水器研讨会召开市场前景被看好[N];中国电子报;2006年

7 小王;热泵热水器迎来新时代[N];福建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黄维政;热泵热水器徘徊在家用市场边缘[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黄维政;热泵热水器搅局者侵扰新兴市场[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10 李燕京;热泵热水器推广怎一个难字了得[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斌;多功能热泵热水器与新型冷凝换热器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王永川;相变储热热泵热水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文斌;燃气机热泵热水器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琴;高效CO_2热泵热水器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武朔;家用生活污水凝固热热泵热水器系统开发及运行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姗姗;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的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丁德锋;相变蓄热式热泵热水器的蓄热器及其系统特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5 臧玮;废水源热泵热水器实验性能测试与模拟[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6 张馨;燃气机热泵热水器季节性能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刘秋菊;CO_2热泵热水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罗战强;基于CO_2工质热泵热水器热泵电控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车媛媛;空气源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吴青昊;复叠式热泵热水器相变蓄热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1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11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