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再燃条件下生物质还原氮氮化物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09:57
【摘要】:氮氧化物(NO_x)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具有严重危害。我国NO_x排放现状十分严峻,控制燃煤过程NO_x排放已刻不容缓。在众多NO_x排放控制技术中,再燃(Reburning)以其经济有效性成为控制燃煤NO_x排放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将生物质作为再燃燃料应用到再燃技术中,既能减少煤的利用,又能显著降低燃煤NO_x排放,对于解决我国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充分了解再燃条件下生物质还原NO_x过程,本文选取棉杆、稻杆和污泥三种生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以固定床反应器来模拟再燃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实验研究了再燃条件下三种生物质及其焦还原NO过程,考察了生物质种类及再燃区氧浓度、温度和初始NO浓度对NO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燃条件下,三种生物质均能显著降低NO排放浓度,相同条件下棉杆还原NO效率最高,稻杆其次,污泥相对较低;减小再燃区氧浓度、提高再燃区温度和初始NO浓度,NO还原率提高;三种生物质焦中,相同条件下棉杆焦还原NO效率最高,稻杆焦其次,污泥焦相对较低;再燃区存在一定低浓度氧、提高再燃区温度,有利于焦对NO的还原;棉杆和稻杆还原NO过程中异相还原反应贡献较小,而污泥还原NO过程中异相还原反应占主要地位。 然后,通过实验研究了再燃条件下生物质热解气还原NO过程,考察了再燃工况条件对NO还原率的影响,并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软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再燃区氧浓度是影响热解气还原NO效果的重要因素,再燃区存在最佳的氧浓度,使NO还原率达到最高;一定范围内提高再燃区温度,生物质热解气还原NO效率显著提高;模拟结果显示生物质热解气中CH4、CO和H2都促进了NO的还原,其中CH4对NO的还原起主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K6
【图文】:

曲线,生物质热解,曲线,生物质


生物质热解实验的条件为:生物质样品 10mg;载气为高纯 N2(99.9%),载气流量为 100ml/min;升温速率为 10℃/min,从室温升至 900℃。棉杆、稻杆和污泥三种生物质在实验条件下热解的 TG 和 DTG 曲线分别如图 2.1 所示。从图 2.1 中可以看出,三种生物质的热解过程大致相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热解温度低于 200℃区间内,主要是生物质中水分的析出过程,该阶段内生物质热解 TG 曲线变化缓慢,DTG 曲线起伏也较小;第二个阶段发生在热解温度处于约 200~500℃区间内,该阶段内生物质中挥发分大量分解析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内生物质失重明显,DTG 曲线急剧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峰;第三个阶段发生在热解温度高于 500℃区间内,主要是生物质中残留物的缓慢释放过程,该阶段内生物质失重趋于平缓,对于棉杆和稻杆,由于主要挥发分已析出完全,DTG 曲线几乎呈一条直线,对于污泥,由于还存在有机物和矿物质的分解[54],DTG 曲线出现了一个较小的峰值。

曲线,生物质燃烧,棉杆,曲线


发分析出的终止温度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其中糖类等有机物的析出温度较高有关[56]。三种生物质中,棉杆最大热解速率为-6.065%/min,而污泥最大热解速率仅有-1.218%/min。不同生物质由于挥发分含量不同,其热解特性也存在差异。实验采用的三种生物质中,棉杆挥发分含量为 68.12%,而污泥挥发分含量仅有 28.06%,因此棉杆的最大热解速率明显大于污泥。棉杆和稻杆的挥发分含量比较接近,因此二者的最大热解速率也基本相同,但棉杆挥发分析出的起始和终止温度、最大热解速率对应温度都高于稻杆,这主要是由于棉杆中木质素含量相对较高,而木质素分解需要的温度较高[57]。2.2.2.2 生物质燃烧特性分析生物质燃烧实验的条件为:生物质样品 10mg;燃烧气氛为高纯 N2(99.9%)和O2(99.9%),流量分别为 80 和 20ml/min;升温速率为 20℃/min,从室温升至 1100℃。图 2.2 所示为实验条件下三种生物质燃烧的 TG 和 DTG 曲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胜,向军,胡松,孙学信,张忠孝,朱基木;气体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4年06期

2 仇中柱;潘卫国;任建兴;李們;孙坚荣;王文欢;;天然气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7年01期

3 卢平;徐生荣;祝秀明;;煤粉再燃过程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J];动力工程;2008年01期

4 刘彦;齐学义;丁宁;罗丹;陈方;徐江荣;周俊虎;岑可法;;煤粉再燃过程中NO均相与异相还原反应相对贡献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9年10期

5 钟北京,施卫伟,傅维标;煤和煤焦还原NO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6 别如山;王庆功;修太春;;生物质燃烧发电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工业锅炉;2009年06期

7 李毅;天然气再燃降低锅炉NO_X的排放[J];华东电力;2003年06期

8 付鹏;胡松;向军;孙路石;张安超;杨涛;江龙;;生物质颗粒孔隙结构在热解过程中的变化[J];化工学报;2009年07期

9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J];环境保护;1992年04期

10 董刚,蒋勇,陈义良,王清安;大型气相化学动力学软件包CHEMKIN及其在燃烧中的应用[J];火灾科学;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胜;气体燃料再燃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付鹏;生物质热解气化气相产物释放特性和焦结构演化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志林;生物质气再燃还原燃煤NO_x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巩志强;生物质直接再燃脱硝特性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0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40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