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励磁电源控制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1:03
【摘要】:风能是当今社会中最具竞争力、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将风能应用于发电即风力发电则是目前能源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项新技术。研究风力发电技术将会对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及推动我国风力发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给出了风能的相关知识及其开发利用、风力发电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列举了目前世界上几种风电技术,预测出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变速恒频的基本原理及交流励磁发电机的能量关系,推导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接着对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网侧励磁电源和发电机侧励磁电源进行了分析,得出双PWM变换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网侧变换器采用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以实现交流侧单位功率因数控制和直流环节电压控制;发电机侧采用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以实现发电机的P、Q解耦控制,进而实现最大风能追踪控制。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 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的空载并网技术,推导了发电机在空载时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中的S函数搭建了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模型,得出:当发电机定子电压和电网电压的幅值、频率、相位均相同时,可以实现安全并网,进入正常的发电运行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M614;TM76;TK89
【图文】: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达到4600万kw,装机容量最大的是德国,如图1一2所示。总体来说,2004年世界风电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原因是欧洲主要国家陆上风电装机趋于饱和;_近海风电场尚未大规模新建;欧美以外的风电市场才刚刚兴起等。根据最新的规划和预测,到2010年世界风电装机将达到2.07亿kw,2020年将达到12.31亿wk,这一水平是2004年的27倍,年平均增速高达20%,届时风电将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2%
的输入变量;仅有一个参数sfiMat时,该函数生成由模糊推理系统的前两个输入和第一个输出构成的三维曲面。图6一5为风力发电系统采用的模糊推理输出特性曲面。图6一5模糊推理系统输出特性曲面图Fig6一5outPuteharaeteristiesuarfeediagramofufzzyinefrencesystem图6一6为加入模糊控制后的发电机侧控制器仿真模型。ppp.................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r...二二二二二炭州州Pul,---UUUUUUUUUUUUUUUUUUUUUrpppIII”1二,“t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r压.rrriiibrrr...pri‘rrrlll{{{图6一6加入模糊控制后的发电机侧控制器Fig6一6eontrollerofjoyingufzzycontrolatgenerator
本文编号:2745869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M614;TM76;TK89
【图文】: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达到4600万kw,装机容量最大的是德国,如图1一2所示。总体来说,2004年世界风电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原因是欧洲主要国家陆上风电装机趋于饱和;_近海风电场尚未大规模新建;欧美以外的风电市场才刚刚兴起等。根据最新的规划和预测,到2010年世界风电装机将达到2.07亿kw,2020年将达到12.31亿wk,这一水平是2004年的27倍,年平均增速高达20%,届时风电将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2%
的输入变量;仅有一个参数sfiMat时,该函数生成由模糊推理系统的前两个输入和第一个输出构成的三维曲面。图6一5为风力发电系统采用的模糊推理输出特性曲面。图6一5模糊推理系统输出特性曲面图Fig6一5outPuteharaeteristiesuarfeediagramofufzzyinefrencesystem图6一6为加入模糊控制后的发电机侧控制器仿真模型。ppp.................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r...二二二二二炭州州Pul,---UUUUUUUUUUUUUUUUUUUUUrpppIII”1二,“t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r压.rrriiibrrr...pri‘rrrlll{{{图6一6加入模糊控制后的发电机侧控制器Fig6一6eontrollerofjoyingufzzycontrolatgenerator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岩;;浅析交流双馈异步发电机工作原理[J];电机技术;2011年03期
2 叶金海;;变速恒频风力发电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泰;双馈式风能转换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进军;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D];江南大学;2011年
2 关利海;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功率控制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树鑫;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桨与变速协调控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冯继营;兆瓦级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明;基于双馈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立超;基于ARM的双馈电机风力发电变频调速系统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7 胡世忠;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流器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8 陆玲黎;风光互补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9 高爽;福源选煤厂精煤自动装车系统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10 刘伟;基于ARM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5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4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