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废弃食用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及其脱色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00:47
【摘要】:随着世界油价的增长,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生物柴油以其理化特性与矿物柴油相近、燃烧有害排放明显低于矿物柴油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但由于生物柴油的成本主要在原料上,而使用大豆、油菜籽等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其高昂的成本问题成为了制约生物柴油工业化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寻找到一个既廉价又有实用价值的原料成为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废弃食用油以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引起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废弃食用油没有明确的管理渠道,有很多收集废弃食用油的散户,经过简单处理后又作为植物油重新投入市场,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废弃食用油制备生物柴油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论文从废弃食用油脂高酸值、游离脂肪酸多的特性入手,采用了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废弃食用油脂在260℃到300℃之间和甲醇进行的超临界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发现最佳的工艺是:温度为300℃、甲醇和油脂的体积比为4:1、反应时间为30分钟。基于废弃用油脂超临界制备生物柴油的外观品质较差,而且改进生物柴油外观品质的方法有限,故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脱色研究,在分别运用了活性凹凸棒,活性白土,活性炭,双氧水进行脱色以后,找到了最佳的脱色方案:初始温度为50℃,终了温度为100℃,脱色时间为10min,活性白土加入量为15%,活性白土投入次数为3次,搅拌速度为350rpm时,脱色率可达97.23%;然后再用此脱色方案脱色后的废弃油脂进行超临界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发现对于脱色后的废弃食用油脂用超临界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也是温度为300℃、甲醇和油脂的体积比为4:1、反应时间为30分钟,其酯化反应的转化率为:96.21%,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为:93.24%,废弃食用油脂脱色后所制备的生物柴油的外观品质的到了明显的改善。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K6
【图文】:

食用油脂,反应温度,交换反应,转化率


看到在260℃时醋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大大低于酷化反应的转化率,而在300℃时这两个反应的转化率的差距已经明显减小,可见温度对醋交换反应的影响更大一些。如图2.2所示可以看出对这两个反应的最佳温度都是300℃。2.4.3.2反应时间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醋交换和醋化反应的影响趋势图分析

食用油脂,反应时间,交换反应


图2.3反应时间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酷交换和酷化反应的影响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对废弃食用油脂中甘油三酸酷发生弃食用油脂中脂肪酸发生酷化反应转化率影响并不是很大,个反应的影响都相对较平稳,这个可能是因为对于在超临界交换反应发生的速率均非常迅速,所以延长时间对于提高反很大的影响;同时可以看出时间对酷化反应的影响稍大一点延长到50分钟时,转化率反而降低,这极有可能是此时对于间会导致反应向着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酷化反应的最佳反对于酷交换反应,当时间为30分钟和50分钟时基本上没上来考虑我们也可以确定对于酷交换反应的最佳时间也是醇油比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醋交换和醋化反应的影响趋势

食用油脂,交换反应


ID加加反应时间加in4050图2.3反应时间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酷交换和酷化反应的影响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对废弃食用油脂中甘油三酸酷发生醋和废弃食用油脂中脂肪酸发生酷化反应转化率影响并不是很大,总这两个反应的影响都相对较平稳,这个可能是因为对于在超临界状和酷交换反应发生的速率均非常迅速,所以延长时间对于提高反应什么很大的影响;同时可以看出时间对酷化反应的影响稍大一点,钟延长到50分钟时,转化率反而降低,这极有可能是此时对于酷长时间会导致反应向着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酷化反应的最佳反应;而对于酷交换反应,当时间为30分钟和50分钟时基本上没有成本上来考虑我们也可以确定对于酷交换反应的最佳时间也是30反应醇油比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醋交换和醋化反应的影响趋势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岳锋;羽粉水解液用颗粒活性炭层析脱色吸附氨基酸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5年01期

2 彭荫来,杨帆;利用餐饮业废油脂制造生物柴油[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4期

3 彭书传,魏凤玉,周元祥,崔康平,汪承忠,黄金梅;有机凹凸棒粘土吸附水中苯酚的试验[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2期

4 章希;生物柴油的应用前景[J];城市公用事业;2000年03期

5 刘晓东,马小隆,吕宪俊;活性白土制备工艺条件优化研究[J];非金属矿;2004年03期

6 谢国剑;高酸值潲水油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5年02期

7 尹琳,陆现彩,艾飞;Ti-凹凸棒石催化剂对染料废水的臭氧氧化降解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3年01期

8 吕凡;何品晶;邵立明;;废食用油脂作生物柴油原料的可行性分析[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2期

9 张军;岑新光;解强;王艳艳;李兰亭;;废食用油活性炭脱色工艺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10 郭华,周建平;茶籽油吸附脱色工艺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苏有勇;循环气相酯化—酯交换—水蒸汽蒸馏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鹏展;利用潲水油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杨尧;生物柴油的制备[D];浙江大学;2007年

4 丁灵;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8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48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d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