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0:16
【摘要】:生物质能是一种优良的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但是现有技术与工艺存在热解效率低、产气焦油含量高、品质低的问题,限制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利用催化方法不仅可以影响生物质的热解过程、还能有效降低产气中的焦油含量,改善产品气成分。催化过程可以通过预处理或下游催化的方式完成:通过浸渍预处理实现生物质的催化热解,促使产物分布向气体成分转化;下游催化床层的引入,对含焦油气有明显的催化重整效果,降低焦油含量。论文围绕着这两种催化热解制气方式,展开了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1)研究了金属浸渍预处理机理、及其对生物质催化热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浸渍使生物质热解向低温区移动,最大热分解速率提高,固体产率下降;金属浸渍可以降低生物质热解反应活化能;Ni、Fe、K的催化活性稍高于Ca和Mg;浸渍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同时存在电荷吸附理论和稳定化合物理论。(2)研究了镍浸渍预处理对橡木热解制气特性的影响、及含镍生物质炭二次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三相产物分布的影响明显;镍浸渍能有效促进原料催化热解产气、改变焦油产物组分;浸渍添加镍元素比直接混合的产气率及热值都更高;含镍生物质炭回收与生物质混合共热解对提升制气效果没有明显作用。(3)研究了生物质炭作为二级床层填料时含焦油气体的催化重整效果,结果表明:橡木炭中大量的孔隙使其催化效果优于稻壳炭及石英砂;在本实验条件下,优化选择催化温度800℃、床层长度21 cm,此时的焦油去除率为83.77%,产气量达到635.87 mL-g-1原料;催化后焦油含氧组分减少,低分子量烷烃类增加。(4)研究了生物质炭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与性质的变化,以及催化过程的可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增加的产气来源于焦油的重整和炭的水蒸气重整及C02重整;炭对含焦油气体的催化及炭本身的消耗反应是从床层内部发生,只要保持床层稳定,一定范围内的炭消耗不会明显降低焦油转化率;提出了炭催化重整的机理与过程模型,生物质炭的吸附性及可反应性是保证其催化活性的关键。(5)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浸渍预处理-二级焦油催化重整”生物质热解制气工艺,并开展了中试建设与运行。该工艺基于含镍生物质炭,结合预处理催化及下游二级催化、将生物质高效热解转化为低焦油含量、高品质的燃气;工艺能有效解决我国目前生物质热解气化项目存在的热解效率低、燃气含焦油量大、品质差等系列问题,对促进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6
【图文】:

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


一生物质热解焦油催化裂解装置实物图

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


图2-5防腐型气体流量计逡逑Fig.邋2-5邋Anticorrosive邋gas邋me化r逡逑

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


图2-6气相色谱仪逡逑Fig,邋2-6邋Gas邋chromatograph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亚兵,陈晓平,顾利锋;常压及加压条件下生物质热解特性的热重研究[J];锅炉技术;2004年04期

2 曹有为;王述洋;张剑;;转锥式生物质热解装置中热载体加热方案选择与设计[J];林业劳动安全;2006年02期

3 杨海平;陈汉平;王贤华;辛芬;张世红;郑楚光;;生物质热解研究的进展[J];煤气与热力;2006年05期

4 赵廷林;王鹏;邓大军;舒伟;曹冬辉;;生物质热解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7年05期

5 王贤华;陈汉平;王静;辛芬;杨海平;;无机矿物质盐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8年06期

6 胡松;孙路石;向军;张军营;李培生;付鹏;杨涛;陈巧巧;;非传统动力学分析法解析生物质热解过程[J];太阳能学报;2008年08期

7 傅旭峰;仲兆平;;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及其影响因素[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年03期

8 张瑞霞;仲兆平;黄亚继;;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J];节能;2008年06期

9 赵保峰;马殿国;陈雷;孟光范;张杰;张晓东;;生物质热解模拟计算方法与应用[J];山东科学;2009年02期

10 林木森;蒋剑春;;生物质热解特性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液化小试装置研制及初步实验[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敬;贾青竹;王昶;李桂菊;刘康;;木材类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3 赵洪叶;孙俊环;魏晓明;徐冬利;;生物质热解气化工艺的能量平衡计算[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李永军;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志合;;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中风机工作点的变化[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在峰;雷廷宙;丁鸣;崔峻贞;胡建军;;生物质热解制炭制气系统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研制及试验研究[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吕雪松;杨昌炎;姚建中;林伟刚;;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含氮污染物前驱体的转化规律[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魏平贵 陈灏;生物质热解脱焦脱碳技术化废为宝[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记者 童庆;荆门市来我市考察综改等工作[N];鄂州日报;2014年

3 胡前龙;合肥秸秆炼“油”实现规模化生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李琮;万吨级秸秆制油装置可望达产[N];中国化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丹;以酚油醚化为核心的生物质热解液提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董庆;基于微波加热的竹材生物质热解机理及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何文静;煤和生物质热解及煤溶剂抽提过程中自由基反应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马欣欣;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齐国利;生物质热解及焦油热裂解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孙立;生物质热解制氢机理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赵军;悬浮流化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设计理论及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陈海翔;生物质热解的物理化学模型与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张宏雷;生物质热解还原制备一氧化锰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10 赵保峰;生物质热解中氧化钙原位脱焦脱碳机理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祥;生物质热解乳化油喷雾质量的理论与实验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孟清霞;碱改性HZSM-5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张海楠;挥发分与焦炭的交互反应对生物质热解焦炭活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黄荡;生物质热解提质制油系统的能源—经济—环境复合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毛业兵;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在生物质热解中的拓展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6 柏龙佳;碱金属/碱土金属对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昂;生物质热解炭化制备成型生物质炭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海燕;基于(?)理论的生物质热解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综合性能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9 李滨;生物质热解实验及转锥式生物质热解反应器设计理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10 徐进;生物质热解液化系统冷凝器堵塞问题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8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48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