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表面光散射系统搭建及生物燃料表面张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14:45
   黏度和表面张力是物质重要的热物理性质,对于工质的筛选、高效节能设备开发和工艺流程设计优化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制一套可以同时测量液体黏度和表面张力的表面光散射系统,并开发了数据处理程序,实现了流体黏度和表面张力的高精度测量。相比其他的黏度和表面张力测量方法,该系统具有平衡态测量、绝对测量、非接触测量的优势。表面张力是重要的流体界面性质参数,影响着界面传热、传质及界面上的化学反应。然而,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点毕竟有限,尤其对于混合物,其工作量相当巨大。因此表面张力的推算方法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基于对比态原理,本文提出了新型的表面张力预估公式。可为表面张力的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建立表面光散射理论模型,并求解得到相应的色散方程。采用了光学混频技术和光子相关技术建立了表面波理论和表面光散射的桥梁,同时分析了外差探测条件下的散射光功率谱和时间相关方程。分析了空间相干立体角、散射体积等与表面光散射探测信噪比相关的重要因素,确定了色散方程中所涉及的波数的求解方法。2.研制一套可以同时测量饱和状态下黏度和表面张力的表面光散射实验系统。设计适用于表面光散射实验的耐高压样品池;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波动度小于±7 mK/2 h。利用C++编写了求解表面波色散方程的数据处理程序。并利用2种参考物质甲苯、正庚烷校验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经文献数据对比和不确定度分析,实验系统黏度和表面张力测量的不确定度(k=2)分别为2%和1%。3.利用成熟的悬滴液体表面张力系统测量了月桂酸甲酯、戊酸甲酯、丁酸甲酯生物燃料的表面张力值,温度范围为303.15~363.15 K。并将其数据拟合成关联方程。表面张力实验值与关联式计算值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0.3%和0.001%,0.3%和0.002%,3.5%和2.84%。4.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估算流体表面张力的对比态模型。该模型基于两参考流体并提出了新的参数计算方程,方程包含四个参数:临界温度Tc、临界比容Vc、临界压力pc和偏心因子ω。对30种纯质制冷剂的表面张力数据点进行检验,建立了纯质流体对比态模型,其平均偏差为0.175 mN×m~(-1)。本方程在计算纯质表面张力方面精确度更高。利用12种制冷剂二元混合物的表面张力数据点建立二元混合物对比态模型。
【学位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K6
【部分图文】:

表面波,流体表面张力,物性方程


物性方程研究以及热力学理论发展,还是对于工业上高优化均有着重要意义。黏度表征着流体分子的输运特性设备的制造和运行成本。表面张力是重要的流体界面性及界面上的化学反应。因此本文研制了精确测量流体黏统装置,同时建立流体表面张力值的估算模型,为能源和理论研究。量方法现状简介存在气、液和固三种状态,除了气体和气体之间不能、液-固和固-固均能形成界面。下面以气液界面为例, 1-1 所示,界面相可描述为分子热运动激发的表面波

示意图,吊板,示意图


也称为吊板法,如图 1-3 所示,将干净的平板插入待测加砝码至天平平衡,根据平衡有:jc( l t) cos 平板与砝码的质量差;F 为浮力;l 和 t 为浸没在液体中液体较浅时忽略式中的浮力 F。如果液体与平板的浸-3)可以简化为:t) 平板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的条件下,即可通过式(1-4)静态测量方法,优点在于不需要校正因子,精确控制实度。但吊板法仅适用于完全浸润情况,否则会导致测量

示意图,黏度,液体,示意图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黏度/Pa s-1;y——速度梯度/s-1;为动力黏度,对于特定的牛顿流体,仅与状态参数有关而与可以作为基本的状态参数来确定物质的状态。对于非牛顿流。流体力学方程中将流体黏度 与密度 ρ 的比值定义为运动 / ,单位为 m2 s-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沈子威,齐娟,宋传琳,黄美珍;准弹性光散射测量机理及其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2 沈潮;宫明宣;田珂;李铁津;;光散射理论与技术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3 周亚栋,文永康,李征;钼酸铅单晶光散射现象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4 谢志民,宋凯绪,盛京,张丁浩;聚丙烯/尼龙1010的形态与性能[J];天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曹麟祥,李德芬;用红外光散射技术测量精加工表面粗糙度参数Ra[J];航空学报;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振森;;随机介质中光散射的分形结构[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1年

2 林波海;;光散射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光散射会议会议指南[C];1981年

3 林波海;;光散射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8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跃;银和金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及暗场光散射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谭克俊;180°后向光散射分析技术的开发及其应用[D];西南大学;2006年

3 吴立航;光散射光谱法测定蛋白质和表面活性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奉萍;蛋白质和抗菌类药物在液/液界面吸附行为的全内反射光散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卜敏;血液细胞逼近模型及其光散射特征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光散射技术在高分子溶液特性参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贾晓寒;光散射技术在检测溶液特性参数研究中的应用[D];中北大学;2017年

3 张恒洋;二维光散射视频中流动微球的检测与识别[D];山东大学;2017年

4 陆巍;界面光散射分析技术的开发及其在生化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永红;后向光散射分析技术开发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原芳;生物染色素与生物大分子受体体外作用的光散射表征及其分析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建立;基于光散射的微粒检测[D];烟台大学;2009年

8 金岩;基于STK平台空间目标光散射特性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绍芬;生物大分子与环境生物微粒的光学信息解析及应用[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张苓;电动力学天平测量微米液滴粒径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25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25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