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1-03-14 04:57
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具有装置简单、效率高、输入能源清洁可再生的显著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对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附材料、强化传热传质和系统优化等几个方面;对每个研究方向的进展具体展开,并对衡量空气取水性能的主要指标进行总结;提出了改善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性能应深入研究的方向,即研发高效冷凝器、降低冷凝温度,以及提高解吸蒸汽的露点温度,研发适应不同气候和地区的个性化设计,进行高效热回收,提高系统能效等。
【文章来源】:太阳能. 2020,(01)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系统原理图
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装置的热力循环过程
不同吸附剂的吸附/解吸性能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太阳能空气取水5A分子筛开式吸附性能环境参数影响研究[J]. 赵惠忠,葛晓洁,贾少龙,闫坦坦. 可再生能源. 2018(04)
[2]基于太阳能空气取水复合吸附剂硅胶-CaCl2吸附特性研究[J]. 葛晓洁. 制冷. 2018(01)
[3]空气取水技术研究综述[J]. 李强,郝秀渊. 山西建筑. 2016(31)
[4]一种改进的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J]. 侴乔力,卢军,马春青. 太阳能学报. 2005(05)
[5]新型复合吸附剂SiO2·xH2O·yCaCl2与常用吸附剂空气取水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J]. 刘业凤,范宏武,王如竹. 太阳能学报. 2003(02)
[6]空气取水器用复合吸附剂的配制及其吸附特性分析[J]. 刘业凤,范宏武,王如竹.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2(S1)
[7]空气中取水用的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和解吸性能[J]. 刘业凤,王如竹. 化工进展. 2002(10)
[8]太阳能吸附式和太阳能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取水效率的分析比较[J]. 乔力,纵建,葛新石,王永堂. 太阳能学报. 1996(04)
[9]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的技术方案及其理论和实验研究[J]. 侴乔力,苏跃红,葛新石,王永堂,程曙霞,陈钟颀. 太阳能学报. 1994(04)
本文编号:3081528
【文章来源】:太阳能. 2020,(01)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系统原理图
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装置的热力循环过程
不同吸附剂的吸附/解吸性能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太阳能空气取水5A分子筛开式吸附性能环境参数影响研究[J]. 赵惠忠,葛晓洁,贾少龙,闫坦坦. 可再生能源. 2018(04)
[2]基于太阳能空气取水复合吸附剂硅胶-CaCl2吸附特性研究[J]. 葛晓洁. 制冷. 2018(01)
[3]空气取水技术研究综述[J]. 李强,郝秀渊. 山西建筑. 2016(31)
[4]一种改进的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J]. 侴乔力,卢军,马春青. 太阳能学报. 2005(05)
[5]新型复合吸附剂SiO2·xH2O·yCaCl2与常用吸附剂空气取水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J]. 刘业凤,范宏武,王如竹. 太阳能学报. 2003(02)
[6]空气取水器用复合吸附剂的配制及其吸附特性分析[J]. 刘业凤,范宏武,王如竹.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2(S1)
[7]空气中取水用的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和解吸性能[J]. 刘业凤,王如竹. 化工进展. 2002(10)
[8]太阳能吸附式和太阳能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取水效率的分析比较[J]. 乔力,纵建,葛新石,王永堂. 太阳能学报. 1996(04)
[9]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的技术方案及其理论和实验研究[J]. 侴乔力,苏跃红,葛新石,王永堂,程曙霞,陈钟颀. 太阳能学报. 1994(04)
本文编号:3081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08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