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西沙地区XK-1井主要造礁生物特征及生物礁环境演化

发布时间:2021-06-23 15:16
  生物礁为南海周边区域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本次基于XK-1井岩心及薄片中主要造礁生物种类、数量、分布规律与生态特征的分析,开展了西沙地区中新世以来碳酸盐岩-生物礁演化过程的研究,并推测了盆地内生物礁的发育特征。研究认为西沙地区中新世以来主要发育珊瑚、钙藻及苔藓虫三类造礁生物,同时,根据其分布特征,结合建立的礁、滩复合体沉积模式将XK-1井中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划分为13个演化阶段。提出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造礁生物有从珊瑚逐渐向钙藻及苔藓虫演变的趋势,而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造礁生物又从钙藻和苔藓虫逐渐向珊瑚演变。明确了该区中新世以来发育早中新世三亚组一段沉积时期、晚中新统黄流组沉积时期、上新统莺歌海组沉积晚期至第四纪乐东组沉积时期3个主要造礁期和早中新世三亚组二段沉积早期、中中新世梅山组沉积中期2个次要造礁期。 

【文章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3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西沙地区XK-1井主要造礁生物特征及生物礁环境演化


图1西沙地区主要钻井地理位置图Fig.1GeographicalmapandthelocationofthemainwellsinXishaarea

沉积模式,潟湖,礁坪


、礁顶、礁坪、礁后砂和潟湖等亚相。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根据我国南沙岛礁特征提出了环礁相带划分模式[29]。该模式包括向海坡相、外礁坪相、礁坪凸起相、内礁坪相、潟湖坡相和潟湖盆相6个相带。本次以礁复合体与环礁沉积模式为基础,采用礁、滩复合体沉积模式对XK-1井的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分析(图6)。首先根据不同的水动力及其内部的生物特征,划分出生物礁相、生屑滩相和潟湖相三种沉积环境。然后进一步将生物礁划图6XK-1井礁-滩复合体沉积模式图Fig.6Thedepositionalmodelofareef-beachcomplexofWellXK-158

地理位置,礁灰岩,生物碎屑,白云岩


规律的研究,XK-1井采用了邻近琼东南盆地成熟的地层格架。其中,0~214.89m为第四系乐东组,主要为生物礁灰岩夹少量生物碎屑砂;214.89~374.95m为第四系—上新统莺歌海组,以288.43m为界分为两段,其中一段主要为生物礁灰岩与生物碎屑灰岩不等厚互层,二段主要为生物碎屑灰岩夹少量生物礁白云岩;374.95~576.5m为上中新统黄流组,以470.1m为界分为两段,其中一段主要为生物礁白云岩夹少量生物碎屑图1西沙地区主要钻井地理位置图Fig.1GeographicalmapandthelocationofthemainwellsinXishaarea9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古地磁与230Th定年的西沙西科1井乐东组生物礁沉积年代的初步研究[J]. 王振峰,张道军,刘新宇,尤丽,罗威,易亮,谭亮成,祝幼华,秦华峰,程海,李忠权,谢强,车志伟,邓成龙,朱日祥.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3)
[2]西沙群岛西科1井晚中新世-上新世生物礁沉积的磁性地层学初步结果[J]. 王振峰,张道军,刘新宇,尤丽,罗威,易亮,祝幼华,秦华峰,谢强,车志伟,李忠权,邓成龙,朱日祥.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1)
[3]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早中新世—第四纪生物礁地层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 祝幼华,刘新宇,马瑞芳,罗威,王学恒,徐守立.  古生物学报. 2016(03)
[4]西沙地块地壳结构及其构造属性[J]. 郭晓然,赵明辉,黄海波,丘学林,王建,贺恩远,张佳政.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4)
[5]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发育过程与海平面变化:基于西科1井BIT指标分析数据[J]. 王振峰,崔宇驰,邵磊,张道军,董茜茜,刘新宇,张传伦,尤丽,肖安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05)
[6]西沙石岛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J]. 修淳,罗威,杨红君,翟世奎,刘新宇,曹佳琪,刘晓锋,陈宏言,张爱滨.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04)
[7]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及其生态功能[J]. 马兆亮,祝幼华,刘新宇,罗威,马瑞芳,徐守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04)
[8]南海西沙西科1井层序地层格架与礁生长单元特征[J]. 朱伟林,王振峰,米立军,杜学斌,解习农,陆永潮,张道军,孙志鹏,刘新宇,尤丽.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04)
[9]西沙群岛西科1井珊瑚组合面貌及其生态环境[J]. 刘新宇,祝幼华,廖卫华,罗威,马兆亮,徐守立,马瑞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04)
[10]西沙海区晚新生代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J]. 杨振,吴时国,吕福亮,王大伟,王彬,鲁银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05)

博士论文
[1]西沙海域晚新生代礁相碳酸盐岩形成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D]. 魏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本文编号:3245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245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3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