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农业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在生态园区的效益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6-26 09:55
  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河南省XXX生态农业园区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例,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在农业生产规模、原料价格和税负等变量调整的条件下,农业效益指标(如经济利润、就业、生态环境)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这些调整趋势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宏观、微观政策环境变化下的行为决策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现代商业. 2018,(2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农业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在生态园区的效益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


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在生态农业园区应用流程图

流程图,生态农业园区,生物质能,生产模式


的范围、分布密度、利用量、扩张动力、实际投入比例;有机农业子系统由有机农业生产内部分配比例、有机农业废物(菌渣和菜渣)的产出率、有机农产品的产量、价格、产值组成;生物质多联生产由气、油、电、肥等产品的产出量和价格、产值等变量组成。环境子系统由生产规模、干基使用量、减排系数和箭牌数量组成;就业子系统由区内外就业量、生产规模、原料投入规模、劳资比例等因素组成。5.动力学系统模型构建。依据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的因果关系和各个子系统的变量关系找出各系统包含的循环链条,并构建流程图(见图1、图2和图3),然后依据循环链条(正反回路)构建数学函数式,主要分析方程有:园区总产值=INTEG(有机蔬菜产值+生物质能产值+食用菌产值)园区总成本=生物质基质成本+设备和设施成本+其它成本和费用利润变化量=园区总产值-园区总成本扩张动力=IFTHENELSE(经济利润>=0,0.05*Time,0.045*Time)生物质利用量=INTEG(生物质变化量)生物质变化量=农业废弃物总量*园区实际投入比率生物质能产值=INTEG(多联生产增加值)多联生产增加值=木焦油增加值+木醋液增加值+生物质气增加值+电增加值+碳基钾肥增加值设备和设施成本=IFTHENELSE(Time<=15,最小投资规模*(1+投资强度)-Time*(最小投资规模/折旧年限),最小投资规模*(1+投资强度)-Time*(2*最小投资规模/折旧年限))经济利润=INTEG(利润变化量)总就业量=区外就业量+区内就业量污染减排数量=INTEG(污染减排变化量)图1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在生态农业园区应用流程图图2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在生态农业园区应用流程图图3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在生态农业园区应用流程图四、仿真模拟与结果分析本文采用Vensim6.3软件建立结构方程式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对生态农业园?

流程图,生态农业园区,生物质能,生产模式


А⒎植?密度、利用量、扩张动力、实际投入比例;有机农业子系统由有机农业生产内部分配比例、有机农业废物(菌渣和菜渣)的产出率、有机农产品的产量、价格、产值组成;生物质多联生产由气、油、电、肥等产品的产出量和价格、产值等变量组成。环境子系统由生产规模、干基使用量、减排系数和箭牌数量组成;就业子系统由区内外就业量、生产规模、原料投入规模、劳资比例等因素组成。5.动力学系统模型构建。依据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的因果关系和各个子系统的变量关系找出各系统包含的循环链条,并构建流程图(见图1、图2和图3),然后依据循环链条(正反回路)构建数学函数式,主要分析方程有:园区总产值=INTEG(有机蔬菜产值+生物质能产值+食用菌产值)园区总成本=生物质基质成本+设备和设施成本+其它成本和费用利润变化量=园区总产值-园区总成本扩张动力=IFTHENELSE(经济利润>=0,0.05*Time,0.045*Time)生物质利用量=INTEG(生物质变化量)生物质变化量=农业废弃物总量*园区实际投入比率生物质能产值=INTEG(多联生产增加值)多联生产增加值=木焦油增加值+木醋液增加值+生物质气增加值+电增加值+碳基钾肥增加值设备和设施成本=IFTHENELSE(Time<=15,最小投资规模*(1+投资强度)-Time*(最小投资规模/折旧年限),最小投资规模*(1+投资强度)-Time*(2*最小投资规模/折旧年限))经济利润=INTEG(利润变化量)总就业量=区外就业量+区内就业量污染减排数量=INTEG(污染减排变化量)图1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在生态农业园区应用流程图图2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在生态农业园区应用流程图图3生物质能多联生产模式在生态农业园区应用流程图四、仿真模拟与结果分析本文采用Vensim6.3软件建立结构方程式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对生态农业园区的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及其开发利用的价值与意义[J]. 孔令刚,蒋晓岚.  中国科技论坛. 2007(09)
[2]农牧结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动力学机制[J]. 武兰芳,欧阳竹.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02)

博士论文
[1]省级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 杨继明.南京理工大学 2010
[2]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仿真研究[D]. 胡大伟.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产业链的县域循环农业研究[D]. 唐云山.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51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251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2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