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利用高温烟气热解成型生物质制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3 19:16
  成型生物质能量密度高,便于运输、存储,利用成型生物质有利于大规模的开发生物质能,热解成型生物质制炭是优化生物质能利用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工业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高温烟气,利用其作为热解制炭的热源可以高效回收烟气余热。本文围绕利用高温烟气热解成型生物质制炭进行相关研究。 首先从原料组成特性的角度开展研究,优化用于炭化的生物质原料的选择方案。炭化原料应选择灰分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的原料。原料灰分含量低,生物质炭的灰分含量一般较低,这有利于提高生物质炭的品质;原料木质素含量高有利于增加生物质炭的产量。 其次,对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炭化需热量进行了研究,升温速率不同时,热解进程、反应热等会不同,使得需热量存在差异。研究得到:炭化终温为450~465℃时,需热量从小到大的升温速率依次为5、20、10℃/min;炭化终温为465-596℃时,需热量从小到大的升温速率依次为20、5、10℃/min;炭化终温为596~700℃时,需热量从小到大的升温速率依次为20、10、5℃/min;生物质升温速率分别为5℃/min、10℃/min时炭化终温应分别不高于550℃、600℃,高于该温度后,需热量曲线...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热解生物质制炭研究现状
        1.2.2 成型生物质研究现状
        1.2.3 热解生物质传热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生物质炭化原料选择与需热量分析
    2.1 生物质炭化原料选择
        2.1.1 工业分析角度
        2.1.2 木质素含量角度
    2.2 生物质炭化需热量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成型生物质成炭动力学的研究
    3.1 成型生物质的制备
    3.2 成型生物质成炭动力学研究
        3.2.1 成型生物质热重实验与分析
        3.2.2 动力学模型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高温烟气热解成型生物质制炭的传热研究
    4.1 利用高温烟气热解成型生物质制炭的传热计算
    4.2 利用高温烟气热解成型生物质制炭的传热数值模型
    4.3 成型生物质炭化均匀性实验研究
    4.4 利用高温烟气热解成型生物质制炭的节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热解炭化反应设备研究进展[J]. 石海波,孙姣,陈文义,潘萌娇.  化工进展. 2012(10)
[2]铁合金矿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发电工艺系统[J]. 谢奕敏,宋纪元,侯宾才,王静,郭艳丰.  铁合金. 2012(01)
[3]生物质炭催化裂解焦油的实验研究[J]. 尤占平,由世俊,李宪莉,郝长生,焦永刚.  太阳能学报. 2011(05)
[4]有色冶金烟气余热回收利用[J]. 张健敏,于海.  冶金能源. 2011(02)
[5]生物质固化成型的微观机理[J]. 吴云玉,董玉平,吴云荣.  太阳能学报. 2011(02)
[6]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J].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徐正进.  中国工程科学. 2011(02)
[7]炉内氧气含量对竹材炭化的影响[J]. 潘一凡,吴志威,王远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8]利用农林废弃物联产生物油和生物炭的初步研究[J]. 沈琦,何咏涛,艾宁,姬登祥,计建炳.  可再生能源. 2010(04)
[9]生物质成型燃料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 杨帅,杨树斌,甘云华,黄开泉,杨泽亮.  节能技术. 2010(03)
[10]温度对生物质热解产物有机结构的影响[J]. 肖瑞瑞,陈雪莉,周志杰,于广锁.  太阳能学报. 2010(04)

硕士论文
[1]炼钢烟气余热资源的回收及利用[D]. 李杨.东北大学 2009
[2]生物质成型燃料在民用生物质炉中燃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刘和成.天津大学 2009
[3]生物质成型燃料物理性能和燃烧特性研究[D]. 谢启强.南京林业大学 2008
[4]生物质固化成型特性及有限元研究[D]. 邓波.山东大学 2008
[5]生物质三组分热裂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D]. 黄娜.北京化工大学 2007
[6]生物质热解液化综合模型构建与试验研究[D]. 崔天.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25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725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