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系统学论文 >

渭河洪水错峰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发布时间:2020-05-13 09:12
【摘要】:“渭河洪水错峰调度决策支持系统”项目是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与我校 合作开发的渭河流域防洪系统。系统设计先进,功能齐全、实用,为防洪指挥 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雨、水、工情全面信息支持以及洪水调度的决策支 持。 本系统采用了先进的DCOM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MapX与开发 工具Delphi相结合,实现了以渭河流域地图为背景图的可视化信息查询。 本系统以马斯京根法为基础,结合渭河流域的特点,实现了洪水过程的直观 演进。在洪水演进上进行了一些突破性尝试。 在洪水错峰调度决策方面,首先建立了单库调度模型和两库联合调度模型, 然后对模型采用逐步最优法进行了求解。为了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系 统采用了两种决策方法。一种是系统自动计算、生成决策方案;另一种是通过 专家、计算机的交互决策生成决策方案。本系统经过初步试用,,得到了省防汛 专家认可,可作为今后洪水调度决策的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N94;C934;TV877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芬;夏文梅;王珂清;孙磊;;江苏沿江地区分类型降水过程Z-I关系计算与讨论[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2 陈崇德;胡平;;1998年漳河水库与荆江洪水的错峰调度[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3 陈崇德;胡平;;1998年漳河水库与荆江洪水的错峰调度[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4 黄金其;李昌平;;华电福建公司水库防洪调度及洪水资源化应用情况浅析[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肖友强;杨劲松;;PSS参数设计的两种新方法[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肖友强;杨劲松;;大朝山电厂PSS的参数设计[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江文胜;郭良波;李凤岐;王修林;;渤海COD与石油烃环境容量计算初探[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之红;胡连华;郑恩让;;变参数大时滞系统的内模自适应控制[A];全国炼钢连铸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袁兵;温岩;;隔河岩水库与长江干流洪水错峰调度分析[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10 袁兵;温岩;;隔河岩水库与长江干流洪水错峰调度分析[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安天;我市大型水库参与汉江干流错峰调度[N];安康日报;2011年

2 记者 安天;我市部署汉江错峰调度和防汛工作[N];安康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帅 陈圣强;三峰交汇 洪水来袭[N];陕西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朱剑 王帅 陈圣强 梁潇;一号命令发出前后[N];陕西日报;2011年

5 刘国英;信息化建设:为防汛决策提供有力支撑[N];陕西日报;2006年

6 长江防总办副主任、长江委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 史光前;水库调度与2008长江防汛[N];人民长江报;2008年

7 张小青;水土保卫战全面打响[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何帆;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杜登涛;美国的转让定价税制[N];国际商报;2005年

10 记者 董良军;“三个四工程”力塑和谐水利新格局[N];安康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毅;渭河洪水错峰调度决策支持系统[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金羽;淮河流域并联水库群防洪错峰优化调度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赵洁;城市供水管网泄漏报警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杨劲松;PSS参数的设计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罗军刚;面向水利应用集成的水利信息门户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涛;腐食酪螨种群生态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江天宝;温度对蜜蜂卵发育影响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8 罗冬梅;椭圆食粉螨种群生态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周燕芬;转让定价调整中的可比性分析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朱旭光;AUV的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1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661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