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系统学论文 >

双向模糊管理与双向模糊管理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23:45
【摘要】:系统管理决策理论是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领域,系统管理中的不确定 性表现在管理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模糊集理论为系统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与方法。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模糊集合、模糊决策的研究现状,史开泉教授创立 的双枝模糊集理论和优化决策的基本原理,以双向管理和双向管理决策为主要研 究背景,以L.A.Zadeh模糊集和双向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对系统中的双向管理和 双向管理决策理论与应用进行探讨。全文共分六章。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概 括是: 1. 研究内容 1. 从L.A.Zadeh模糊集的概念入手,给出了L.A.Zadeh模糊集的扩展- 双向模糊集的概念,双向模糊集具有如下的类型:下-非对称双向模糊 集,上-非对称双向模糊集,具有重域的下-非对称双向模糊集,具有 重域的上-非对称双向模糊集和生成双向模糊集的一般概念和它们的 直观数学刻划,指出这些研究所依赖的实际背景,特别是在管理决策中 所潜藏的事实。 2. 一个模糊概念(L.A.Zadeh模糊概念,双向模糊概念)在实际使用中是 不好用的,因为它只是一种文学上的描述和概念性的刻画;对此,本文 给出L.A.Zadeh模糊集,双向模糊集对于经典集的分解,为模糊管理决 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些内容是:双向模糊集的并-普通分解, 交-普通分解,模糊-普通并分解,模糊-普通交分解,和α-嵌入并 普通分解,α-嵌入交普通分解;构架起模糊集与普通集之间的桥梁, 这些研究的目的是对模糊概念给出清晰化;给出模糊概念的普通化。 3. 在系统管理决策中,遇到的管理因素集都是普通集,这些管理因素 都具有明确的概念,模糊集的普通分解为系统模糊管理决策提供了直接 的依赖。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学者陈守煜教授提出的系统模糊 决策为骨架,给出双向模糊管理决策模型、模型建立准则和模型分析。 因为随着信息交换手段(Inter网)的使用,双向模糊管理决策传递的安全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性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利用信息安全与双向模糊管理决策交叉, 渗透,给出模糊管理安全的概念和算法;应用。 4.把上面的讨论再引申一步,给出风险管理决策的讨论和应用。 5.对本文的讨论进行总结并给出本文尚未研究的内容和这些内容的今 后研究思路和分析。 日.本文的创新点 创新点1.将LA.Zadeh单枝模糊决策理论与信息安全中的RSA算法相互 嫁接,相互渗透,提出了多合作加密与多合作共享模糊决策的概念;创新性地给 出了集团加密与多集团共享模糊决策的数学结构;最后给出安全模糊决策算法以 及它的应用;安全模糊决策是模糊决策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创新点1的研究背景: 模糊决策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分支,但是在实际工程应 用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实:模糊决策一旦给出,研究随之结束,然而,在 信息交换日趋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如何保证模糊决策信息的安全交流,在交流过 程中不被一些非法之图所窃取或篡改?经济财团之间如何安全地传递一些机要 性很高的决策?这些都是决策研究者不可回避的事实。 创新点1列于第4章中的料.3,芬4.4。 创新点2.将LA.Zadeh单枝模糊识别理论与信息安全理论中的RSA算法 相互嫁接,互补共享,提出了安全模糊识别的概念及其数学结构,并且给出了安 全模糊识别的算法和应用例子。在模糊管理中,任何一个模糊管理方案都存在识 别问题,安全模糊识别是模糊识别的一个新研究方向。 创新点2的研究背景: 模糊识别是模糊系统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分支;1993年中国学者 陈守煌教授提出模糊识别理论,并且给出了模糊识别的理论框架。但是在对一个 实际的一个管理目标作模糊识别中,识别结论一旦得到,研究也随之结束。识别 结论可能被一些怀有恶意的人窃取或篡改,一个不安全的识别结论可能给社会造 成动荡或不安,例如:在军事系统中,如果某一军事识别目标在传递中被篡改成 另外一个军事目标,错误的信息可能影响到整个战争的输赢。 创新点2列于第4章中的料.5,歼.6。 创新点3.将模糊识别理论与信息安全理论相互嫁接,相互交叉,以信 息安全理论中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为依据,提出模糊识别的t一阶迭代加密,t-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阶迭代解密算法和对加密者的认证。给出实际应用例子,椭圆曲线加密技术比 RSA加密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t一阶迭代加密比简单加密具有很多优点。 创新点3的研究背景: 模糊系统理论提出后,模糊识别的研究便成为模糊系统理论的重要研究 分支。在以往的模糊识别研究中,识别结论一旦获取,研究也随之结束,我们回 避了在识别结论传递的过程中,识别结论是否安全的事实。一些怀有恶意的人可 能在识别结论传递的过程中,对识别结论进行篡改。因此模糊识别结论必须获得 绝对的安全。本文别具心裁地将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与模糊识别理论相互嫁接,提 出基于椭圆曲线的模糊识别t一阶迭代加密与t一阶迭代解密算法。其中椭圆曲线 密码机制相对于其它密码机制具有以下优点: 1.椭圆曲线密码机制是基于椭圆曲线域上求离散对数难度,因此具有 更高的安全性。 2.椭圆曲线密码机制密钥长度短,相对于RSA密码机制更为节约成本; 例如椭圆曲线160 bits长的密钥的安全性相当于RSA密钥长度为10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N9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华;;完全正则序半群上的模糊理想[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樊东红;曾彦;;关于t-范数的构造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匡雪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8期

4 张铃;张钹;张燕平;;模糊度的结构分析[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年07期

5 李研妮;冉茂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的改进研究——基于模糊定性约束下的动态规划补偿模型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03期

6 王伟;;关于模糊划分的基本性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沈维蕾;权魁;龚任波;;基于多模糊参量的连续盘点库存模型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1年07期

8 刘志强;;基于扩张的模糊软集运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4期

9 龚伟林;李德玉;王素格;程利涛;;基于模糊区分矩阵的区间值信息系统属性约简[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郝永花;王绪柱;;模糊选择函数T-拟传递合理性的刻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帅;惠兴杰;李晓奇;;一个导出的贴近度公式[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立伟;冀海峰;黄志尧;王保良;李海青;;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质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吴海玉;张曙光;;对清晰集的运算性质的讨论[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钟育彬;郑津;;模糊认知图及其应用[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5 徐炜;贺占庄;黄士坦;;基于模糊相似计算的快速图像匹配[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永明;史忠科;;用模糊子集度确定模糊似然函数的二种方法[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7 林宗振;;模糊集单调型分解定理[A];中国中南地区模糊数学与系统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刘晓东;;基于AFS代数和AFS结构的模糊理论[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赵磊;梁德群;谭伟;;均值滤波器中模糊集的应用[A];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王秋萍;张道宏;梁戈;;一种新型数学工具-粗糙集理论及其应用[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敖山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糊与精确[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黄丽芹;不妨试试模糊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徐真;模糊管理的真实效果[N];中国邮政报;2006年

4 蓝文;变“模糊管理”为“精确管理”[N];中国商报;2000年

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浩;一部有创新性的力著[N];科技日报;2006年

6 刘红霞;在成本预算管理中难得模糊[N];中国财经报;2004年

7 中共大兴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李克仁;用校长论坛活动推动教育创新[N];中国教师报;2005年

8 记者 仝晨章 实习记者 刘国栋 通讯员 杜占江;北方联合电力为增效启动ERP[N];中国电力报;2006年

9 万铭;管理:谁还在玩“心跳”[N];经理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于天牧;我市开展半年护理工作检查[N];盘锦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双向模糊管理与双向模糊管理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商有光;n维模糊集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云;特征选择算法及其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魏大宽;不完备模糊决策信息系统粗糙集模型与知识约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陈铖;基于模糊集塑性理论的无粘性土循环荷载本构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欧健;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集成诊断网络模型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熊雪梅;参数化模糊遗传神经网络及在植物病害预测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李军农;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冯征;数据挖掘方法在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王德智;供水库群优化调度的计算智能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锋;模糊超体积生态位理论的探索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5年

2 李平科;模糊变量的熵[D];清华大学;2005年

3 蒋志为;基于模糊集的蚁群聚类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熊洪斌;模糊线性规划对偶理论研究及算法[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苏永利;基于加权模糊规则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D];河北大学;2005年

6 李丹;考虑模糊负荷的最优潮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潘俊辉;基于计算智能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8 郑晶晶;基于模糊集的关联规则及其应用[D];厦门大学;2006年

9 袁妍;基于模糊—粗糙集的移动对象K近邻预测[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陈敏;[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93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693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