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系统学论文 >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9:13
【摘要】: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社会环境中对立矛盾的不断激化,各种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日益增加。危机管理成为政府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危机信息传播的规律是危机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着很大的研究空间。首先,目前对危机信息的研究主要偏重于静态条件下,比如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式,基于个案的研究和危机后的反思等等,对危机信息传播过程的动态研究很少。其次,对于信息在复杂网络中的扩散机制研究,集中于谣言,并不是放在危机信息这个谣言与真实信息并存的情境中,也没有考虑危机事件本身存在分阶段不断演化这个特点。本研究希望借助小世界网络这一技术工具,分析信息在危机过程中的动态演化机制,找出影响信息传播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反馈调节的效果。 本论文首先基于Fink提出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危机信息传播在危机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并借鉴在复杂网络中经典的疾病传播理论,用SIS模型思想和SIR模型思想分别解释了危机突发期和危机延续期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机理,用平均场方程描述网络中个体的动态变化。然后在解释危机信息传播行为如何形成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小世界网络”的技术工具构建模拟的人际网络,并在网络中定义各种参数和信息的传播规则,通过Matlab运行程序,输出整个危机时间内各个时刻的谣言平均水平、正确信息平均水平、个体恐慌比例,结果验证了之前对危机信息传播的时段性特点分析。通过对模型传播规则中各个参数大小的调整,讨论参数变化对于整个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定量分析的结论显示:政府机构的控制对于危机信息传播非常重要,加强政府对信息发布的控制、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和提高公众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危机应对能力有利于控制谣言蔓延和增强危机情境下社会的稳定。最后提出对政府危机信息管理中的对策建议:一方面是基于公众需求,及时发布信息,扩大信息的覆盖面,注重危机信息发布的时段性,并加强对非主流媒体和因特网的监控;另一方面是建立社会学习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危机应对素质。重点对社会学习机制做了详细的阐述:从机制的理论依据、基本内涵、组成要素、作用机理、运行模式、发展阶段、构建方法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汶川地震的案例,说明机制运行的结果,验证了建立机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图文】:

构造算法,随机化,聚类系数,平均路径


图 2.6 WS 小世界网络模型的随机化重连构造算法由上述算法的到的网络模型的聚类系数( )C p和平均路径长度( )L p的特性,都可以看作是重连概率 p 的函数。图 2.7 显示了网络的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随重连概率 p 的变化关系(途中对两个值作了归一化处理)。一个完全规则的最近邻耦合网络(对应于 p =0)是高度聚类的(( )C 0 ≈34),,但平均路径很大(( )L 0 = N2K>>1)。当 p 较小( 0 < p <<1)时,重新连线后得到的网络与原始的规则网络的局部属性差别不大,从而网络的聚类系数变化也不大,但其平均路径长度却下降很快(( ) ( )L p<< L0)。我们把这类既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又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的网络就称为小世界网络。12

小世界模型,聚类系数,路径长度,概率


图 2.7 WS 小世界模型的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随重连概率 p 的变化关系WS 小世界模型构造算法中的随机化过程有可能破坏网络的连通性。另一个研究较多的小世界模型由 Newman 和 Watts 稍后提出(1999),称为 NW 小世界模型。该模型通过用“随机化加边”取代 WS 小世界模型构造中的“随机化重连”而得到,具体构造算法如下(如图 2.8):①从规则图开始:考虑一个含有 N 个点的最近邻耦合网络,它们围成环状网络,其中每个节点都与它左右对称连接,总共( )K = 2k个相邻点(即:左右每侧各有k 个相邻点,k 为自然数);②随机化加边:以概率 p 随机地选取一对尚未连边的节点加上一条边。事先规则中排除自身连边和重复连边的可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N945.1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缪健美;姜华强;项洁;;学术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莹;三峡坝区水污染突发事件信息有效传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昌伟;网络危机信息传播机理与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席鹏弼;BitTorrent网络测量与模型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1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701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f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